寫在川普遇襲之際:加密資產是亂紀元的一把密鑰

robot
摘要生成中

原文作者:司馬林威,DeThings 主編

我們已身處亂紀元。

亂紀元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在小說中,亂紀元指的是三體文明由於三顆恆星運動的混亂而導致的災難性時代。近年來,這一概念被引申到現實世界,形容我們當今社會的動盪和不確定性。

自 70 年代末,人們感受到了中國加入全球化進程而引領的新一輪經濟高增長的黃金時代,這種和平和發展的慣性讓當代人很容易忘記「亂紀元」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所佔比例。

川普的遇襲正是亂紀元的一個特徵。回顧美國曆史,每一次總統遇刺事件都發生在風雨飄搖時,這些事件不僅是個人悲劇,更是時代的縮影。

1865 年,亞伯拉罕·林肯在福特劇院遭到刺殺,時代背景是美國的南北戰爭。南北戰爭是一場關於奴隸制與國家統一的巨大沖突,這場戰爭不僅重塑了美國的政治版圖,更深刻影響了美國社會的各個層面。林肯的遇刺正值南方軍投降不久,戰爭結束了,但混亂並沒有結束。

1963 年,約翰·肯尼迪在達拉斯遇刺。當時的美國正處於冷戰高峯期,國內外壓力巨大。國內的民權運動如火如荼,國際上則面臨着來自蘇聯的紅色威脅。肯尼迪的遇刺震驚世界,戰後的美國已成爲當之無愧的世界領袖。而世界領袖的遇刺標誌着一個理想主義時代的終結,也揭示了冷戰時期的複雜局勢。

1981 年,羅納德·里根在華盛頓特區遭到槍擊。彼時,美國正經歷嚴重的經濟滯漲,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居高不下。里根政府通過一系列經濟改革,試圖將國家從泥潭中拉出。里根的遇刺和並未成功,但那位爲了求愛而刺殺總統的精神疾病患者突顯了那個年代背後的經濟動盪和社會焦慮。

在亂紀元裏,人類對超主權貨幣及數字資源的需求

川普遇刺的背後是新自由主義在全球範圍內遭遇的危機。21 世紀的頭二十年,全球化的浪潮席捲世界,各國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全球化進程也開始面臨嚴峻的挑戰。意識形態的分裂和發展不平衡導致了逆全球化趨勢的顯現,許多國家紛紛轉向內向型發展模式,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擡頭,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也日益暴露。

這種逆全球化趨勢不僅影響了全球貿易和投資,也對金融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各國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不一致性加劇了貨幣市場的波動,傳統貨幣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人們開始意識到,現有的金融體系無法應對日益複雜和動盪的全球環境,迫切需要尋找一種新的、更穩定的貨幣形式。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過去,美元是公認的世界貨幣,黃金是最有共識的抗通脹資產之一,石油則是工業血液的存在。但在一個數字化進程不可逆轉、AI 突飛猛進的年代,人們對於主權在人,實時結算,全球流通的避險工具的需求是天然的。

而超主權貨幣概念的提出,正是應對這一需求的產物。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資產作爲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不受任何機構和個人的控制,是對貴金屬的數學複製,同時也具備了稀缺性數字資源的特性。它們的出現,不僅挑戰了傳統金融體系,也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選擇。

亂紀元中的一把密鑰

加密資產的技術特性天然滿足了這一需求。首先,區塊鏈技術保證了加密資產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每一筆交易都記錄在區塊鏈上,並由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和驗證,這使得交易過程公開透明,難以被篡改。

其次,加密資產的去中心化特性避免了傳統金融體系中的許多問題。在傳統金融體系中,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對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具有高度的控制權,這種集中化的控制容易導致政策失誤和濫用權力。而加密資產則通過分佈式網絡實現了去中心化的管理,減少了人爲干預的風險。

此外,加密資產的有限供應和算法控制的發行機制,也有效避免了通貨膨脹問題。以比特幣爲例,其總量被限定爲 2100 萬枚,這一特性使其具有抗通脹的潛力。相比之下,許多國家的法定貨幣由於無節制的印鈔政策,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

儘管加密資產在投資和價值儲存方面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但其在支付領域的應用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然而,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擴展,加密資產在支付上的突破可以期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商家和服務提供商開始接受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作爲支付手段,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滯漲地區,這些嘗試和探索爲加密資產在支付領域的普及奠定了基礎。加密資產不僅可以提高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性,還可以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和時間。傳統的跨境支付通常需要經過多箇中介機構,手續費高且處理時間長。而加密資產的跨境支付可以實現點對點的直接轉賬,大大簡化了支付流程,降低了成本。

一旦加密資產能夠在支付領域取得突破,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支付工具,其作爲亂紀元中一把密鑰的潛力將被充分釋放。在這個動盪的時代,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資產提供了一種新的安全資產和避險工具可能,而 Web3 則提供了一種新的信任機制和社會構建方式。

原文鏈接

查看原文
  • 讚賞
  • 1
  • 分享
留言
暫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