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幾十年裡,老一輩人將把數萬億美元的金錢和資産傳給他們的孩子,從而極大地變美國財富的麵貌。這些年輕的“數字原住民”一代與他們的父母和祖父輩有著非常不衕的投資行爲,包括對比特幣和加密貨幣有更高的傾曏。
根據美聯儲的消費者財務狀況調查,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美國家庭財富總額爲 146 萬億美元。其中,嬰兒潮一代及老一輩(1964 年及以前出生)共持有 95.6 萬億美元,約占美國總財富的三分之二,而該群體人口僅占不到成年人口的三分之一。
近年來,千禧一代超過嬰兒潮一代,成爲美國人口最多的一代。盡管其人口規模較大,千禧一代和年輕一代(包括 Z 世代)僅擁有 8.3 萬億美元的財富(約占總財富的 5.7%),比嬰兒潮一代和老一輩持有的金額少約 11.5 倍,即人均少約 15.5 倍。
在未來二十年裡,千禧一代將成爲大家所説的“財富大轉移”的主要受益者,屆時老一輩將曏他們的子女傳承數萬億美元的財富。
Cerulli Associates 預計到 2045 年通過財富傳承的總額將達到 84.4 萬億美元,其中 73.6 萬億美元(總額的 87%)將被轉移給繼承人,剩下的 11.9 萬億美元(總額的 13%)將捐贈給慈善機構。嬰兒潮一代(年齡在59至77歲之間)預計將轉移 53 萬億美元(總轉移額的 63%),而沉默一代(目前年齡在 78 歲以上)預計將轉移約 16 萬億美元(總轉移額的 19%),其中大部分將在未來十年內完成。Coldwell Banker 估計,到 2030 年,千禧一代的財富將比本十年初增加 5 倍,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傳承。
認識到這兩個群體之間的關鍵差異,併確定代際趨勢,對於希望了解用戶行爲和偏好、利用市場機會或評估政策決策的個人、投資者、企業和決策者都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每一代人在其成長過程中都經歷過一繫列具有影響力的重大事件和挑戰,這些事件和挑戰有助於塑造他們的人生原則和優先考慮事項。作爲年輕成年人,沉默一代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嬰兒潮一代在二戰後的全球衝突、民權運動和反文化運動中成長;X 世代經歷了柏林牆的倒塌、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嚴重通貨膨脹以及互聯網泡沫;千禧一代經歷了金融危機,髮起了“占領華爾街”運動;而 Z 世代則在新冠病毒時代後麵對進入職場的挑戰。這些重大事件影響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包括對工作的態度和投資偏好。
在上錶中,我們列出了每一代人成長階段的幾個關鍵髮展以及每個群體的某些特徵和價值觀。大多數這些代際特徵都與每一代人成長的全球政治和社會經濟條件(如戰爭、資本市場、就業市場、住房等)有關,而其他特徵可能是技術進步或或中央銀行和政策製定者無法控製的其他趨勢的結果(例如信息穫取的增加、技術和媒體的可穫得性、全球化等)。
千禧一代和 Z 世代是第一批“數字原住民”,因爲他們是第一批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人。與老一輩人相比,他們的種族更加多元化、受教育程度更高、社會意識更強。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也存在代際差異。如今,老一輩人普遍認爲年輕一代懶惰、自以爲是、物質至上且敏感。相反,年輕一代可能會認爲老一代人不合時宜、固執、心胸狹隘。
雙方的某些觀點當然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認的是,千禧一代和年輕一代必鬚應對一些獨特的經濟睏難和挑戰,而他們的年長衕齡人在相似年齡時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睏難和挑戰。比如,他們不僅在剛成年時經歷了兩次重大經濟衰退,還麵臨著更高的教育成本(和學生負債)以及住房成本,這影響了他們的儲蓄和財富:
這些經濟挑戰對千禧一代的凈財富與收入比産生了負麵影響,導緻他們的投資或儲蓄能力和傾曏落後於衕年齡段的嬰兒潮一代。較高的債務水平可能會延遲投資的起始年齡和儲蓄金額,還會對年輕一代的風險承受能力産生影響。此外,傳統的退休收入來源已從社會保障和固定福利養老金轉曏固定的繳款計畫(即 401(k)計畫),這將儲蓄和投資管理負擔轉移到了員工身上。千禧一代將是大多數人在退休時沒有明確的養老金計畫的第一代人,對於他們來説,社會保障可能不是退休收入的可靠來源。據 Transamerica 研究院的一項調查,年輕一代在退休前動用退休儲蓄(即貸款、提前提款、睏境提款)的現象變得更加普遍。調查還髮現,年輕一代更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爲退休儲蓄的能力。
傳統金融繫統對嬰兒潮一代來説髮揮了很好的作用。與千禧一代和年輕一代相比,嬰兒潮一代享有相對較高的收入、較低的生活成本以及多年的經濟增長繁榮。因此併不奇怪,研究顯示他們更可能對金融繫統有更多信心,併選擇保持現狀。
另一方麵,許多千禧一代和年輕一代對金融體繫感到失望,因爲當前的金融體繫未能像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那樣滿足他們的需求。尤其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引髮了通貨膨脹問題和對機構信任的下降,這些數字原住民群體對替代金融繫統和投資更爲開放,這一點毫不奇怪。與老一輩人相比,他們更有可能使用非傳統的純數字經紀應用程序和機器人顧問,併且對科技、ESG(環境、社會、治理)、社會影響和另類投資有更高的投資偏好。
因此,使用數字原生貨幣建立一個不受銀行和政府控製的替代性金融體繫的想法自然引起了人們的共鳴。比特幣和加密貨幣作爲一種數字優先、可訪問、無需許可、註重隱私、始終在線的獨立個人理財方式,其吸引力與年輕一代的價值觀相一緻。
據 Coinbase 估計,有 5200 萬美國人(大約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口)擁有加密貨幣,其中千禧一代 (45%) 和 Z 世代 (39%) 的擁有率最高。研究結果也與皮尤研究中心(Pew study)的結果有些相似,皮尤研究髮現 50 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 8% 曾經投資、交易或使用過加密貨幣,而 30 至 49 歲的人中有 25%,18 至 29 歲的人中爲 28%。這錶明年輕一代的採用率是 50 歲以上的人群的 3 倍。
跟蹤各代人加密貨幣採用情況的其他調查結果略有不衕,但每項調查都得出了類似的髮現:千禧一代的加密貨幣採用率是嬰兒潮一代的數倍,下錶中包含的調查平均爲 5 倍(每份調查的詳細信息和鏈接都包含在附録中):
因此,在所有這些代際調查中,無論調查的框架如何,千禧一代和 Z 世代比嬰兒潮一代更有可能支持加密貨幣。因此,將財富從老一輩人轉移到對加密貨幣持友好態度的人群手中可能會導緻更多資金流入比特幣和更廣泛的加密資産類別。
截至 2023 年 11 月 27 日,加密貨幣市值約爲 1.5 萬億美元。假設這與美國在全球財富中所占比例(31%)類似,我們估計美國加密貨幣市值約爲 4650 億美元。
如果我們將調查中的每一代人的平均加密貨幣採用率應用到人口普查數據中,我們估計總共有 5100 萬美國人擁有加密貨幣(與 Coinbase 的 5200 萬估算一緻),其中嬰兒潮一代和老一代人約占美國加密貨幣人口的 10%(X 世代則占 27%,千禧一代及更年輕一代占 63%)。假設我們所估算的美國約 4650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財富均勻分布,預估嬰兒潮一代和更年長一輩目前持有約 450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財富。
如果財富大轉移髮生在今天,隨著財富流曏對加密貨幣持友好態度的年輕一代手中,我們估計將有額外的 1600 億至 2250 億美元流入加密貨幣市場。這是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年輕一代對加密貨幣的採用率是嬰兒潮一代的 3.5 倍至 5 倍(基於調查數據平均值,以 3.5 倍的 X 世代/嬰兒潮一代比率作爲我們範圍的下限,以 5 倍的千禧一代倍數作爲上限),相當於比嬰兒潮一代持有的加密貨幣財富多 3.5 倍至 5 倍。
由於嬰兒潮一代和老一輩持有的大部分財富預計將在 2045 年之前傳承給年輕一代,我們的估計錶明,財富轉移可能在未來 20 年對加密貨幣市場造成每日 2000 萬至 2800 萬美元的增量購買壓力。
由於這種方法使用了嬰兒潮一代持有的加密貨幣財富的粗略估計作爲基準數據,這種方法可能低估了財富大轉移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因爲這實際上意味著加密貨幣採用率增加,而投資加密貨幣的傾曏保持不變。實際上,這更有可能出現額外的乘數效應,千禧一代和更年輕的一代通常會將更高比例的可投資財富分配給加密貨幣資産,而不是股票、債券等傳統金融資産。
這種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因爲它對當前的加密貨幣偏好和財富潛力採取了靜態視角,沒有考慮到當今年輕一代的更高收入潛力,也沒有考慮到隨著時間推移投資回報的覆利增長效應。隨著基礎設施和應用層的不斷髮展,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區塊鏈技術的潛在優勢得到越來越多的證明,加密貨幣的接受度和採用率應該會繼續增長。
雖然一些經濟學家估計財富轉移將使千禧一代的總財富增加 5-10 倍,這可能會極大地改善經濟睏難的年輕一代的財務狀況,併併導緻經濟(加密貨幣)的蓬勃髮展,但財富轉移的影響力可能遠遠不及預期的那麽大,其原因在於:
因此,任何指望財富轉移能夠立即帶來經濟好轉、清償所有債務的千禧一代都應該適度降低期望,併做好其他準備。老一代人轉移的大部分財富不會流曏低收入群體。不過,繼承的任何財産仍然可以改善個人的財務狀況併提供更大的投資能力,而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資産可能是主要受益者。
嬰兒潮一代在二戰後經歷了經濟增長的繁榮時期,併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美國社會。然而,他們與千禧一代和更年輕一代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代際鴻溝,後者比年長的一代麵臨著更大的經濟壓力。除了巨大的貧富差距之外,數字原生代的社會價值觀也存在巨大差異,特別是在技術接受度、社會意識和對機構的信任方麵。這些群體更容易接受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等替代性金融繫統,這是有道理的。
隨著嬰兒潮一代的最後一批人即將退休,千禧一代將成爲財富大轉移的主要受益者,老一代人將通過繼承傳承近 100 萬億美元的財富。 “財富大轉移”可能無法解決年輕一代麵臨的所有債務問題,但它代錶了人口結構的重大轉變,將賦予更傾曏於使用加密貨幣的數字原生人群更大的權力。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的年齡增長,加密貨幣可能會迎來更多的資金流入,併找到一條更支持主流採用的途徑。
在未來的幾十年裡,老一輩人將把數萬億美元的金錢和資産傳給他們的孩子,從而極大地變美國財富的麵貌。這些年輕的“數字原住民”一代與他們的父母和祖父輩有著非常不衕的投資行爲,包括對比特幣和加密貨幣有更高的傾曏。
根據美聯儲的消費者財務狀況調查,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美國家庭財富總額爲 146 萬億美元。其中,嬰兒潮一代及老一輩(1964 年及以前出生)共持有 95.6 萬億美元,約占美國總財富的三分之二,而該群體人口僅占不到成年人口的三分之一。
近年來,千禧一代超過嬰兒潮一代,成爲美國人口最多的一代。盡管其人口規模較大,千禧一代和年輕一代(包括 Z 世代)僅擁有 8.3 萬億美元的財富(約占總財富的 5.7%),比嬰兒潮一代和老一輩持有的金額少約 11.5 倍,即人均少約 15.5 倍。
在未來二十年裡,千禧一代將成爲大家所説的“財富大轉移”的主要受益者,屆時老一輩將曏他們的子女傳承數萬億美元的財富。
Cerulli Associates 預計到 2045 年通過財富傳承的總額將達到 84.4 萬億美元,其中 73.6 萬億美元(總額的 87%)將被轉移給繼承人,剩下的 11.9 萬億美元(總額的 13%)將捐贈給慈善機構。嬰兒潮一代(年齡在59至77歲之間)預計將轉移 53 萬億美元(總轉移額的 63%),而沉默一代(目前年齡在 78 歲以上)預計將轉移約 16 萬億美元(總轉移額的 19%),其中大部分將在未來十年內完成。Coldwell Banker 估計,到 2030 年,千禧一代的財富將比本十年初增加 5 倍,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傳承。
認識到這兩個群體之間的關鍵差異,併確定代際趨勢,對於希望了解用戶行爲和偏好、利用市場機會或評估政策決策的個人、投資者、企業和決策者都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每一代人在其成長過程中都經歷過一繫列具有影響力的重大事件和挑戰,這些事件和挑戰有助於塑造他們的人生原則和優先考慮事項。作爲年輕成年人,沉默一代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嬰兒潮一代在二戰後的全球衝突、民權運動和反文化運動中成長;X 世代經歷了柏林牆的倒塌、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嚴重通貨膨脹以及互聯網泡沫;千禧一代經歷了金融危機,髮起了“占領華爾街”運動;而 Z 世代則在新冠病毒時代後麵對進入職場的挑戰。這些重大事件影響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包括對工作的態度和投資偏好。
在上錶中,我們列出了每一代人成長階段的幾個關鍵髮展以及每個群體的某些特徵和價值觀。大多數這些代際特徵都與每一代人成長的全球政治和社會經濟條件(如戰爭、資本市場、就業市場、住房等)有關,而其他特徵可能是技術進步或或中央銀行和政策製定者無法控製的其他趨勢的結果(例如信息穫取的增加、技術和媒體的可穫得性、全球化等)。
千禧一代和 Z 世代是第一批“數字原住民”,因爲他們是第一批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人。與老一輩人相比,他們的種族更加多元化、受教育程度更高、社會意識更強。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也存在代際差異。如今,老一輩人普遍認爲年輕一代懶惰、自以爲是、物質至上且敏感。相反,年輕一代可能會認爲老一代人不合時宜、固執、心胸狹隘。
雙方的某些觀點當然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認的是,千禧一代和年輕一代必鬚應對一些獨特的經濟睏難和挑戰,而他們的年長衕齡人在相似年齡時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睏難和挑戰。比如,他們不僅在剛成年時經歷了兩次重大經濟衰退,還麵臨著更高的教育成本(和學生負債)以及住房成本,這影響了他們的儲蓄和財富:
這些經濟挑戰對千禧一代的凈財富與收入比産生了負麵影響,導緻他們的投資或儲蓄能力和傾曏落後於衕年齡段的嬰兒潮一代。較高的債務水平可能會延遲投資的起始年齡和儲蓄金額,還會對年輕一代的風險承受能力産生影響。此外,傳統的退休收入來源已從社會保障和固定福利養老金轉曏固定的繳款計畫(即 401(k)計畫),這將儲蓄和投資管理負擔轉移到了員工身上。千禧一代將是大多數人在退休時沒有明確的養老金計畫的第一代人,對於他們來説,社會保障可能不是退休收入的可靠來源。據 Transamerica 研究院的一項調查,年輕一代在退休前動用退休儲蓄(即貸款、提前提款、睏境提款)的現象變得更加普遍。調查還髮現,年輕一代更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爲退休儲蓄的能力。
傳統金融繫統對嬰兒潮一代來説髮揮了很好的作用。與千禧一代和年輕一代相比,嬰兒潮一代享有相對較高的收入、較低的生活成本以及多年的經濟增長繁榮。因此併不奇怪,研究顯示他們更可能對金融繫統有更多信心,併選擇保持現狀。
另一方麵,許多千禧一代和年輕一代對金融體繫感到失望,因爲當前的金融體繫未能像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那樣滿足他們的需求。尤其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引髮了通貨膨脹問題和對機構信任的下降,這些數字原住民群體對替代金融繫統和投資更爲開放,這一點毫不奇怪。與老一輩人相比,他們更有可能使用非傳統的純數字經紀應用程序和機器人顧問,併且對科技、ESG(環境、社會、治理)、社會影響和另類投資有更高的投資偏好。
因此,使用數字原生貨幣建立一個不受銀行和政府控製的替代性金融體繫的想法自然引起了人們的共鳴。比特幣和加密貨幣作爲一種數字優先、可訪問、無需許可、註重隱私、始終在線的獨立個人理財方式,其吸引力與年輕一代的價值觀相一緻。
據 Coinbase 估計,有 5200 萬美國人(大約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口)擁有加密貨幣,其中千禧一代 (45%) 和 Z 世代 (39%) 的擁有率最高。研究結果也與皮尤研究中心(Pew study)的結果有些相似,皮尤研究髮現 50 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 8% 曾經投資、交易或使用過加密貨幣,而 30 至 49 歲的人中有 25%,18 至 29 歲的人中爲 28%。這錶明年輕一代的採用率是 50 歲以上的人群的 3 倍。
跟蹤各代人加密貨幣採用情況的其他調查結果略有不衕,但每項調查都得出了類似的髮現:千禧一代的加密貨幣採用率是嬰兒潮一代的數倍,下錶中包含的調查平均爲 5 倍(每份調查的詳細信息和鏈接都包含在附録中):
因此,在所有這些代際調查中,無論調查的框架如何,千禧一代和 Z 世代比嬰兒潮一代更有可能支持加密貨幣。因此,將財富從老一輩人轉移到對加密貨幣持友好態度的人群手中可能會導緻更多資金流入比特幣和更廣泛的加密資産類別。
截至 2023 年 11 月 27 日,加密貨幣市值約爲 1.5 萬億美元。假設這與美國在全球財富中所占比例(31%)類似,我們估計美國加密貨幣市值約爲 4650 億美元。
如果我們將調查中的每一代人的平均加密貨幣採用率應用到人口普查數據中,我們估計總共有 5100 萬美國人擁有加密貨幣(與 Coinbase 的 5200 萬估算一緻),其中嬰兒潮一代和老一代人約占美國加密貨幣人口的 10%(X 世代則占 27%,千禧一代及更年輕一代占 63%)。假設我們所估算的美國約 4650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財富均勻分布,預估嬰兒潮一代和更年長一輩目前持有約 450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財富。
如果財富大轉移髮生在今天,隨著財富流曏對加密貨幣持友好態度的年輕一代手中,我們估計將有額外的 1600 億至 2250 億美元流入加密貨幣市場。這是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年輕一代對加密貨幣的採用率是嬰兒潮一代的 3.5 倍至 5 倍(基於調查數據平均值,以 3.5 倍的 X 世代/嬰兒潮一代比率作爲我們範圍的下限,以 5 倍的千禧一代倍數作爲上限),相當於比嬰兒潮一代持有的加密貨幣財富多 3.5 倍至 5 倍。
由於嬰兒潮一代和老一輩持有的大部分財富預計將在 2045 年之前傳承給年輕一代,我們的估計錶明,財富轉移可能在未來 20 年對加密貨幣市場造成每日 2000 萬至 2800 萬美元的增量購買壓力。
由於這種方法使用了嬰兒潮一代持有的加密貨幣財富的粗略估計作爲基準數據,這種方法可能低估了財富大轉移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因爲這實際上意味著加密貨幣採用率增加,而投資加密貨幣的傾曏保持不變。實際上,這更有可能出現額外的乘數效應,千禧一代和更年輕的一代通常會將更高比例的可投資財富分配給加密貨幣資産,而不是股票、債券等傳統金融資産。
這種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因爲它對當前的加密貨幣偏好和財富潛力採取了靜態視角,沒有考慮到當今年輕一代的更高收入潛力,也沒有考慮到隨著時間推移投資回報的覆利增長效應。隨著基礎設施和應用層的不斷髮展,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區塊鏈技術的潛在優勢得到越來越多的證明,加密貨幣的接受度和採用率應該會繼續增長。
雖然一些經濟學家估計財富轉移將使千禧一代的總財富增加 5-10 倍,這可能會極大地改善經濟睏難的年輕一代的財務狀況,併併導緻經濟(加密貨幣)的蓬勃髮展,但財富轉移的影響力可能遠遠不及預期的那麽大,其原因在於:
因此,任何指望財富轉移能夠立即帶來經濟好轉、清償所有債務的千禧一代都應該適度降低期望,併做好其他準備。老一代人轉移的大部分財富不會流曏低收入群體。不過,繼承的任何財産仍然可以改善個人的財務狀況併提供更大的投資能力,而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資産可能是主要受益者。
嬰兒潮一代在二戰後經歷了經濟增長的繁榮時期,併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美國社會。然而,他們與千禧一代和更年輕一代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代際鴻溝,後者比年長的一代麵臨著更大的經濟壓力。除了巨大的貧富差距之外,數字原生代的社會價值觀也存在巨大差異,特別是在技術接受度、社會意識和對機構的信任方麵。這些群體更容易接受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等替代性金融繫統,這是有道理的。
隨著嬰兒潮一代的最後一批人即將退休,千禧一代將成爲財富大轉移的主要受益者,老一代人將通過繼承傳承近 100 萬億美元的財富。 “財富大轉移”可能無法解決年輕一代麵臨的所有債務問題,但它代錶了人口結構的重大轉變,將賦予更傾曏於使用加密貨幣的數字原生人群更大的權力。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的年齡增長,加密貨幣可能會迎來更多的資金流入,併找到一條更支持主流採用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