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到商业化,OORT将如何构建一体化去中心化AI生态

2022 年 12 月 1 日,OpenAI 发布了 ChatGPT,引爆了全球对 AI 的关注。ChatGPT 5 天吸引了 100 万用户注册,2 个月突破 1 亿,成为了近 20 年互联网发展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应用之一。

然而,中心化 AI 模型的“迅猛崛起”并不意味着没有隐忧。首先,传统中心化 AI 模型往往拥有极为庞大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体系,但外界却很难清晰地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收集、存储、标注并最终用于模型训练的。数据层面的不透明性,使得个人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饱受质疑。

TIME 曾报道,在 ChatGPT 训练过程中,OpenAI 雇佣肯尼亚外包员工处理大量涉及敏感内容的文本,这些低薪工作者因长期接触高强度心理刺激而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其次,OpenAI 作为行业焦点,近期也遭遇了一系列问题:有消息称其又一次解散了与安全相关的团队 AGI Readiness,核心高管的频繁离职引发行业震动。人们开始质疑,OpenAI 在快速扩张和商业化的背后,是否真正兼顾了对技术安全与伦理的重视。更值得关注的是,AI 行业的核心数据与算力正逐渐向少数巨头公司集中,公众和创业者对这种“大数据+大公司”格局下可能引发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表示担忧。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掌控,这些公司不仅巩固了对技术和市场的控制,也进一步拉大了中小型企业与个人开发者的创新门槛。

与此同时,区块链与 AI 结合也变得越来越热门。然而,随着这一热潮的兴起,短期投机者也变得越来越多,许多区块链项目也开始通过利用 AI 的概念来博取关注。甚至一些 Meme 项目也开始蹭上 AI 的热点,试图使用 AI 进行伪装。

可当一个简单的 AI 聊天机器人,靠着每天的 shitpost 就获得了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市值,并在内幕集团的 Pump and Dump 中下跌 90% 以上时,整个市场明显更专注于短期的市场效应而非长远的技术发展,真正脚踏实地的项目被忽视了。

如何挑选出真正有潜力的 AI 区块链项目,成为了一个急需解答的问题。

当我们在投资 AI 区块链项目时,需要明确了解 AI 与区块链的结合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需要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框架下,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而非项目身上的 AI 标签。OORT 作为领先的去中心化 AI(DeAI)项目,于 12 月 11 日上线了 OORT DataHub 商业版,解决 AI 训练中的全球数据荒、中心化 AI 数据收集处理和使用不透明、数据缺乏多元性等痛点,为企业、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可靠的去中心化解决方案。

OORT 还推出了 OORT DataHub Mini App,通过在 Telegram 平台上推出该应用,使用户更轻松地贡献数据并参与去中心化数据收集,同时扩大 OORT 生态系统并提高用户参与度。

源自真实需求的课堂创业

要了解 OORT,首先就要了解其独特的创立背景。

OORT 之所以诞生,并不是因为区块链行业的热度,也并非刻意要给云服务贴上“Web3” 标签——最初的动机,来自李博士在 2018 年哥伦比亚大学讲解 AI 强化学习课程时所面对的“真实需求”:学生要完成训练 AI 代理的项目,却因传统云服务(如亚马逊、谷歌)的高昂成本而难以支撑。为了帮助学生“用得起”算力,李博士萌生了用区块链激励层来构建去中心化云资源的想法。

随着项目从课堂走向商用,李博士进一步意识到 AI 训练和数据收集在现实场景中面临着高成本、高门槛、数据偏见等普遍难题。要想实现真正全球化的数据收集,让世界各地的参与者自愿贡献算力与数据,就必须解决跨境支付、信用背书和收益分配等问题;而加密支付天然适合小额、跨境高频结算的特点,恰好能为这个商业模式补上关键一环。与很多“追热钱”而生硬拼凑“区块链+AI”概念的项目不同,OORT 的定位更强调真实的落地需求:通过去中心化云服务和公平透明的激励机制,降低 AI 开发过程中的数据与算力成本,以更贴近商用的方式接轨传统行业,真正把去中心化和加密支付的优势用在刀刃上。

OORT 的技术积累引人注目。创始人李博士除了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兼职副教授,同时也是 Nakamoto & Turing Labs Inc. 的联合创始人、种子期加速器 Aves Lair 的创投合伙人,多次在福布斯发布关于区块链和 AI 的文章。此前,他曾在高通研究部门从事 4G LTE 和 5G 系统设计工作。在学术领域,李博士是 IEEE 高级会员,拥有 200 多项国际及美国专利(已授权和在审中),并在包括《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Automatica》等在内的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他还在通信和控制领域的多个顶级期刊和会议担任审稿人及技术程序委员会成员。

OORT 还获得了资本的青睐,目前共获得 1000 万美元融资,投资机构包括 Taisu Venture、Red Beard Venture、Sanctor Capital,同时也获得来自谷歌和微软的资助。

产品与生态才是 AI 护城河

英伟达十八年前布局 CUDA,不断投资与运营,才换来 AI 金铲子的护城河。从这点我们也能看出,真正的 AI 护城河,一定不是概念堆叠,而是实打实的产品与生态布局。OORT 围绕算力、存储和数据搭建一套自洽的“云服务生态”,是支撑 DeAI 的关键。

根据官方文档显示,OORT 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为开发者提供更低成本、更高弹性的 AI 所需资源,同时也提供了开发者所需组件。具体产品形态上,团队把整个项目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和迭代阶段。从路线图上看,OORT 计划分步骤推出存储层、数据管理层和算力层,并将三者打通成为一个完整的 DeAI 基础设施生态,让各类 AI 应用和普通互联网应用都可以“开箱即用”。

存储:OORT Storage

在所有的云端资源中,存储往往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环。OORT 首款主推的产品即是 OORT Storage,这是一套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系统,能够让用户把自己的数据、模型或相关文件加密切分后存储到全球节点上。通过区块链激励机制,分布式节点可帮助用户完成可靠的数据保存与检索。

与传统的中心化存储服务相比,OORT Storage 更强调隐私和灵活性。通过使用 OORT Storage,用户可以更灵活高效的使用存储服务,降低成本,提升配置与需求的契合度。对想要打通多链或多场景的 AI 应用而言,OORT Storage 或许能提供一条更可控、更灵活的基础设施路径。甚至对于 L2 来说,OORT Storage 也提供了 DA 层服务。

数据:OORT DataHub

在存储之上,OORT 还提供了面向用户、开发者与数据使用方的“数据管理层”——OORT DataHub。这部分不仅能帮助用户高效管理数据集、灵活设置访问权限和使用策略,还支持更丰富的权限管理以及合约化的数据交易和协作。值得注意的是,OORT DataHub 的商用版已于 12 月 11 日正式上线,并也已经在深圳数据交易所完成挂牌,成为业内首个去中心化数据采集与标注平台。

与传统数据管理平台相比,OORT DataHub 通过区块链作为激励和身份验证层,让用户、开发者或企业都能放心地共享并标注数据集,同时还能在合约层面明确归属与收益分配方式。

简单来说,OORT DataHub 解决了数据管理平台的量大痛点。首先是通过区块链的本质特征让标注数据变得透明和不可篡改,解决了 AI 数据收集的黑盒问题。其次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密货币的方式进行小额支付,不仅成本极低,而且可以无国界的进行转移,这为小额数据提供者创造了天然的便利性,为接入全球的数据提供者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都是传统金融体系下无法实现的。

近期官方表示,已于 Telegram Mini App 推出全新的 OORT DataHub Mini App,让更多用户能够在熟悉的社交环境中轻松完成数据贡献与去中心化数据收集。通过 Telegram 的全球用户基础,进一步扩大 OORT 生态的覆盖面,并为不同背景的个人或团队提供更便捷的入口。通过这种简单易用的方式,新老用户都能在聊天软件里直接参与数据贡献和协作,为去中心化 AI 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算力:OORT Compute

路线图更进一步的规划是,OORT 将在 DataHub 之后推出 OORT Compute,这意味着除了存储和数据管理,还会将去中心化算力纳入体系中,让开发者可在同一个生态里完成训练、推理等高算力需求。OORT 将形成“存储 + 数据管理 + 计算”三大核心功能环环相扣的生态闭环,为 AI 的落地提供一站式支持,也为去中心化云服务在更多商业领域铺平道路。

OORT 的商业化之路

一个成功的 AI 项目,不仅仅依赖于其创新的技术,还需要能够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就比如 OORT AI 与至像科技(隶属于联想集团)的合作。双方宣布在近期达成了为期三年的续约。

OORT AI 利用生成式 AI 技术,提供了一个定制平台,利用私人数据创建精确且安全的 AI 代理,提供图像等多模式输出。联想图像通过将 OORT AI 解决方案集成到其现有的客户服务应用程序中,并将服务文档上传到 OORT AI,成功创建了专门的 AI 客户服务代理。该代理主要通过 AI 有效地解决用户问题,人工代理仅在必要时进行干预,从而提高了客户服务体验的整体响应能力和效率。

根据此前合作的反馈,OORT 为至像的企业客服成本降低了约 40%,客户满意度则提高到 95%。

OORT AI 解决方案的良好表现,得益于在上文提到的 OORT 面向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的三条核心产品线,包括已经上线的 OORT Storeage、OORT DataHub(B2C,B2B),和即将推出的 OORT Compute。

在存储层面,OORT 与 BNB Greenfield 合作,利用遍布全球的 30,000 多个节点的广泛基础设施来支持 BNB Greenfield,从而增强 BNB Chain 的卓越存储能力,并确保隐私和成本效率。OORT 还参与了 Dell 在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市场推出创新的会员忠诚计划。Oort 为戴尔客户提供了包括数据存储和数据迁移在内的去中心化存储服务,在数据服务方面弥合了 web2 和 web3 之间的差距,允许用户随时随地安全地存储、迁移和检索数据。

在全面布局去中心化云和 AI 服务的过程中,OORT DataHub 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尤为突出。根据 KBV Research 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 2030 年全球数据标签解决方案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469 亿美元。可对很多中小企业和初创团队而言,数据也是其发展的瓶颈,他们缺乏门路去采集足够、合规且高价值的数据,更难以维持大规模的数据标注团队。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也在面临数据匮乏的难题,正如《Nature》杂志近期所揭示的“全球数据荒”——AI 可能会在 4 年内耗尽训练数据。各领域都迫切需要更多场景化、多样化的数据。

OORT DataHub 通过区块链与激励相结合,让个人或小型组织可以在一体化平台上便捷地贡献、标注并分享数据。这样不仅能为企业与研究机构有效补充数据来源,也通过原生代币使数据贡献者获得合理和稳定的回报。相比传统的中心化模式,去中心化数据收集最大的优势在于动员全球用户群体,既可以快速囊括不同语种、地区或行业的原始资料,也有助于规范数据归属和收益分配,减少版权及隐私纠纷的风险。与此同时,借助加密支付在跨境小额结算上的低成本和便捷性,OORT DataHub 能更有效地调动全球个人的积极性,不再受制于地域和法币系统的差异,从而补全整条业务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真正做到“Made by people, for people”——大量个人、组织贡献数据、算力、资源来构建 AI,最终成果又服务于所有人。

至于数据标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OORT 使用其高性能的 Layer-1 区块链 Olympus Protocol 来提升。Olympus Protocol 在 OORT 网络中连接全球设备,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智能手机和计算机。其专利的诚实证明 (PoH) 共识算法可确保所有节点诚实运行,并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优化资源分配。简单来说,PoH 算法的运行原理是,全球贡献者所提交的数据集会被随机分发给其他贡献者,以验证和校验数据质量。如果审核通过,数据提交者可获得相应的奖励积分;若数据不合规或质量达不到标准,则会面临处罚或扣分。

结语

在探讨完 OORT 的产品布局、商业合作与 Olympus 协议的底层逻辑后,我们也不妨回到这个名字本身,去追溯那份埋藏在品牌背后的初心:根据天文学理论的推断,即便文明进展到难以想象的高度,人类或许仍无法真正跨越由奥尔特云(Oort Cloud)所包围的太阳系。而这样一个对我们而言已十分宏大的星系,在浩瀚宇宙中却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正因如此,OORT 这个品牌名,也承载了团队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思考:哪怕我们渺小且可能永远无法突破那“遥远的云层”,也要带着敬畏与热情,不断上探科学与发明的极限,尽己所能地推动文明向前迈进。

查看原文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扫码下载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