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分片技術推動區塊鏈:從架構到多樣化應用

進階11/23/2024, 2:24:11 PM
分片是解決區塊鏈可擴展性問題的核心方案。它將區塊鏈網絡分成多個獨立的分片,以實現並行處理。本文介紹了分片技術的起源、類型和實現策略。它深入分析了網絡分片、交易分片和狀態分片等不同形式,探討了它們的優勢和挑戰。通過以以太坊2.0的Danksharding為例,討論了分片技術如何增強區塊鏈性能和互通性,為區塊鏈生態系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介紹

在區塊鏈領域中,可擴展性一直是大多數公共區塊鏈面臨的挑戰。例如,比特幣經歷了長達三年的可擴展性辯論,以太坊由於一個簡單的遊戲CryptoKitties而遭受網絡擁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業界提出了各種解決方案,包括通過增加區塊大小實現短期可擴展性,通過DPoS共識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犧牲去中心化,使用DAG等替代結構,以及通過子鏈和側鏈等離鏈擴展方法。

在這些技術中,分片技術被認為是一個有效且根本性的解決方案。在2016年的開發者大會上,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發表了以太坊2.0的“紫皮書”,介紹了通過分片處理交易的想法。作為區塊鏈可擴展性的重要方向,分片技術通過並行處理動態分配計算資源,提高區塊鏈網絡的可擴展性,為支持高頻率全球交易奠定了技術基礎。


當前區塊鏈可擴展性解決方案

分片技術概述

靈感來源

分片技術起源於數據庫分區,其目的是將大型數據庫分成較小的片段以進行更高效的數據處理。將分片技術與區塊鏈相結合的思想最早於2015年提出。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Prateek Saxena和Loi Luu在CCS國際安全會議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創新地將區塊鏈網絡分為能夠同時處理交易的“片段”,為公共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後來,這對研究人員將理論付諸實踐,開發了第一個基於分片的項目 Zilliqa。Zilliqa 採用了 pBFT 和 PoW 的混合共識機制,成為了最有效的公共鏈以進行交易處理。隨後,分片技術也得到了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的認可。2016 年,以太坊提出了一個兩層分片設計,將以太坊 2.0 網絡劃分為主鏈和分片鏈。通過驗證者管理合約(VMC),主鏈管理分片鏈的運作,而分片鏈使用 PoS 共識機制來打包交易數據並生成驗證塊。同時,VMC 通過 UTXO 模型和收據樹確保交易的有效性和順暢的分片間數據傳輸。


以太坊 2.0 分片升級流程圖

自此以後,隨著分片技術不斷演進,一系列創新項目已經出現,進一步推動了區塊鏈可擴展性的突破。這些項目不僅探索了分片在處理速度和網絡效率方面的潛力,還為潛在的大規模商業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將區塊鏈技術推向高效率和廣泛應用的新篇章。

分片的定義

分片技術是一種通過將區塊鏈網絡劃分為多個獨立的“分片”來優化區塊鏈架構的方法,以實現數據的並行處理。每個分片作為一個獨立的處理單元,能夠執行交易並處理自己的數據,從而有效地分配網絡的計算和存儲負擔。這種方法不僅顯著提高了區塊鏈網絡的交易處理速度,還優化了節點的存儲需求。節點不再需要維護整個區塊鏈的完整數據。因此,分片提高了區塊鏈網絡的可擴展性和性能,而不會影響整體網絡安全,為大規模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持。


來源:高性能分片區塊鏈的新架構和方法論

分片類型

分片技術可以分為三種主要類型:網絡分片、交易分片和狀態分片。其核心原則在於“將整體劃分為部分並分別管理”,允許多個分片同時處理不同的交易,然後將結果在主鏈上匯總,從而提高區塊鏈網絡的整體性能。

  1. 網絡分片
    網絡分片是其他分片機制建立在其上的基礎形式。網絡分片的關鍵在於確保安全並防止惡意節點的攻擊。具體而言,它涉及隨機選擇一組節點來形成一個分片,並在分片內建立獨立的共識機制來處理交易。這種方法顯著增加了網絡的並行性,因為多個分片同時處理無關的交易,從而提高了系統性能。Zilliqa是使用網絡分片的典型例子,結合了PoW和pBFT共識機制來提升速度。PoW防止了Sybil攻擊,確保只有合法節點參與分片,而pBFT促進了快速的交易共識,大大提高了確認速度。

  2. 交易分片
    交易分片涉及將不同的交易分配給各個分片進行處理,從而加快整個網絡的交易處理速度。交易通常基於發送方的地址進行分配,將相關的交易分組以防止雙重支付。例如,如果一個地址發起兩個衝突的交易,它們將在同一個分片內被快速識別並阻止。在跨分片發生交易的情況下,使用分片間通信來檢測和阻止雙重支付。UTXO模型可以進一步提高交易分片的效率,儘管可能存在將大型交易拆分的問題。交易分片的成熟度已經顯著提高,允許多個共識機制並行工作。

  3. 分片
    狀態分片是最複雜和具有挑戰性的分片類型。 關鍵在於確保每個分片僅保持其內部狀態,而不是整個區塊鏈的全局狀態,從而分散數據存儲要求。 然而,當跨分片交易發生時,涉及的分片必須共享交易狀態,需要頻繁的分片間通信,這可能會降低性能。 此外,狀態分片在數據一致性和容錯性方面面臨挑戰:如果一個分片受到攻擊並下線,其數據驗證可能會受到影響。 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在每個節點上進行全局狀態備份,但這樣的備份與狀態分片的去中心化存儲意圖衝突,可能會引入中心化風險。

分片實施策略

分片架構

分片架構設計是分片技術的核心,包含主鏈和子鏈的設計理念,以及分片內部和跨分片的節點分配。在這個架構中,主鏈維護網路共識和安全性,作為區塊鏈的核心,協調子鏈操作,保證全球一致性。子鏈是從主鏈派生出來的獨立區域,每個子鏈專注於處理特定類型的交易和智能合約,從而實現獨立的並行性,以提高性能效率和可擴充性。

此外,分片架構中的節點分為兩個角色: 子鏈節點負責在其分片中維護交易記錄和狀態,同時參與共識以驗證交易,跨子鏈節點則負責傳輸信息並在分片之間更新狀態,以確保主鏈和子鏈之間的協調和同步。這種詳細的角色分工增強了資源利用率,提高了整體交易處理能力,為區塊鏈網絡的擴展和高效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新電腦世界

隨機抽樣

隨機抽樣和選擇機制對於確保分片架構的安全性和公平性至關重要。關鍵在於隨機選擇節點來形成分片,並防止惡意攻擊者集中控制一個分片。在節點選擇過程中,通常使用基於哈希的隨機數生成算法來確保公平和去中心化,消除基於地理位置或歷史行為的偏見。這確保所有節點有平等的機會被選入不同的分片,增強網絡的去中心化和對審查的抵抗能力。

為了防止攻擊者通過控制某些節點來操縱分片,分片架構通常引入了多種選擇機制和動態節點分配策略。例如,當分片中的節點數量達到設定閾值時,系統會自動觸發分片重組,隨機選擇新節點加入,確保分片內的節點分佈不過於集中。此外,“分片再平衡”機制定期調整節點在分片間的分佈,防止攻擊者利用節點集中攻擊或操縱分片。這些機制有效降低了分片架構中的單點故障風險,加強了網絡對惡意攻擊的防禦能力。


來源:區塊鏈系統的有效分片共識算法

分片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安全問題

適應性對抗性攻擊是指惡意行為者利用其對網絡條件的了解,針對區塊鏈網絡中的特定分片進行攻擊。攻擊者可能操縱交易、篡改數據或干擾交易確認過程以達到其目的。由於分片架構中的每個分片具有相對較少的節點,攻擊者更容易將精力集中在單個分片上,增加了安全風險。為解決此問題,必須採取措施確保分片的完整性。

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引入多層驗證機制和跨共享共識協議。具體而言,應在每個分片內建立多個驗證節點,協同確認交易,從而增加攻擊的複雜性和成本。此外,跨分片共識協議促進了分片之間的信息共享和狀態驗證,確保了網絡的協調性和一致性,防止單一分片的攻擊威脅整個網絡。這些機制顯著提高了分片架構對抗攻擊的韌性,減少了自適應對抗威脅帶來的風險。

數據可用性挑戰

分片技術中另一個關鍵挑戰是數據可用性。隨著分片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效驗證每個分片中數據的可訪問性和完整性對於維護區塊鏈網絡的穩定性至關重要。解決這一挑戰的一種方法是對數據集的部分進行抽樣,以快速驗證整個數據集的可用性。這種方法減少了檢查所有數據的計算開銷,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效率。

此外,必須建立有效的驗證機制。例如,參與節點在生成新區塊時應提供相應的數據可用性證明。這在跨分片交易中尤為重要,以確保分片之間的數據一致性和準確性。

案例研究

以太坊2.0分片技術

在以太坊的可擴展性路線圖中,Danksharding代表著一個革命性的升級,也是實現以太坊2.0大規模可擴展性的核心技術。與傳統的分片方法不同,Danksharding集成了“合併費用市場”並採用了單一區塊提出者機制,簡化了跨分片交易過程。技術實現將通過EIP-4844和proto-danksharding等機制逐漸過渡到以太坊2.0的完全分片。

Danksharding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創新的結構設計。傳統的分片將區塊鏈網絡劃分為多個平行子鏈,每個子鏈獨立處理交易並達成共識。另一方面,Danksharding採用單一塊提議者,以消除傳統分片中多個提議者導致的複雜性和性能瓶頸。作為以太坊2.0的核心共識層,信標鏈在此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管理和協調以太坊網絡中的所有驗證者,確保安全和一致性。在Danksharding框架內,信標鏈維護驗證者狀態,並促進跨分片通信和數據同步,共同增強以太坊2.0的整體性能。

Danksharding的實施將分為多個階段進行。首先,在以太坊的坎昆升級期間引入了原型Danksharding作為過渡階段。使用EIP-4844,它支持Rollup技術以降低數據存儲成本,為Danksharding的完整實施奠定基礎。此外,Danksharding將增強以太坊的安全性,防止潛在的51%攻擊等威脅,同時優化網絡中的計算和存儲需求,以支持大規模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來源:ETH 2.0 分片解析

Polkadot 分片技術

Polkadot通過其創新的“平行鏈”架構實現分片,使獨立的區塊鏈能夠在同一網絡中運行並實現互操作性。每個平行鏈都是一個獨立的區塊鏈網絡,處理自己的數據和交易。這些平行鏈通過繫節鏈協調和管理,提供統一的共識機制,確保網絡安全,以及跨所有平行鏈的數據同步和一致性。

Parachains也是可定制的,允許獨立的治理結構和定制功能以滿足特定需求,大大增強了網絡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Polkadot的parachain架構特別適合具有高要求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s),尤其是在DeFi、NFT和DAO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中它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得到了證明。例如,Polkadot的parachain插槽拍賣機制使每個parachain能夠在租賃期間確保與Relay Chain的連接權並使用特定的計算資源。隨著更多的parachain的添加,Polkadot能夠實現更高的交易吞吐量和更低的費用。

在Polkadot 1.0中,核心資源的分配是通過兩年的拍賣系統來確定的。在2.0版本中,資源分配變得更加靈活。隨著更多的平行鏈加入並動態分佈資源,Polkadot有望成為一個支持各種去中心化應用的高效多鏈生態系統。


來源:Polkadot v1.0

NEAR 分片技術

NEAR Protocol利用創新的Nightshade動態分片技術,根據網絡需求靈活調整分片數量,保持在不同負載下的高效穩定運行。Nightshade架構已成功在NEAR主網上實施,處理大量交易並支持DApp開發,在高負載條件下表現出色。

Nightshade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動態分片能力,能夠即時調整分片數量以提高網絡性能和可擴展性。在即將到來的第二階段升級中,NEAR對其現有架構進行了重大改進,包括“無狀態驗證”技術。該創新使NEAR驗證器節點能夠在不本地存儲分片狀態的情況下運行,而是從網絡動態獲取“狀態證人”信息進行驗證。這種方法提高了分片處理效率,減少了驗證器的硬件要求,並實現了更廣泛的參與。隨著分片技術的不斷發展,NEAR有望支持大規模用戶增長,並為分散式應用的廣泛采用提供架構基礎。


來源:NEAR Protocol 是什麼?區塊鏈操作系統(BOS)

TON 分片技術

TON架構採用由主鏈和工作鏈組成的多層結構,確保高效的網路運行和無縫的跨鏈通信。主鏈作為網路的核心帳本,存儲所有工作鏈的區塊頭並管理整個網路狀態,包括協定升級和驗證者選舉。工作鏈是TON網路內獨立的子鏈,每個子鏈專門針對特定的應用場景或業務需求,從而實現網路的靈活性和專業化。

TON強調跨鏈兼容性,使其能與其他區塊鏈網絡無縫互動,以增強生態系統的可用性和區塊間功能。TON最值得注意的創新之一是其無限分片範式,允許網絡根據交易負載動態調整分片的數量。在高負載情況下,TON將分片分割以處理更多交易;在低負載情況下,分片合併以節省資源並提高整體效率。這種水平擴展設計使得TON能夠滿足不斷增長的交易需求,而不會影響性能,支持DeFi等高交易量應用。

此外,TON還引入了超立方體技術,其中數據傳輸時間與區塊鏈的數量成對數比例。這意味著即使TON網路擴展到數百萬條鏈,其處理速度和回應時間也不會受到影響。從理論上講,TON可以支援多達43億條工作鏈,儘管其目前的實現僅包括主鏈和基礎鏈。這種創新的架構展示了TON在高負載、高併發環境中的潛力,推動了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採用。


來源:分片 | 開放網路

未來研究方向

分片技術的潛在發展

  • 跨鏈兼容性:隨著分片技術的進步,跨鏈通信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隨著不同區塊鏈網絡之間的信息和資產交換需求增長。未來的分片技術可能進一步整合跨鏈通信協議,例如波卡的Relay Chain和Cosmos的IBC,以實現跨片和鏈之間的無縫互動。
  • 通過分片治理增強安全性:動態分片調整和靈活的治理機制將成為未來研究的焦點。分片鏈在平衡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方面仍面臨挑戰。新興的安全模型,如經濟激勵機制和分片驗證共享,將被探索,以減少對分片鏈的攻擊風險。
  • 與隱私保護的整合: 分片和隱私保護的結合對於敏感數據應用至關重要。像零知識證明和可信執行環境(TEE)這樣的技術可能會成為分片的必要組成部分,確保分片鏈在擴展規模時的數據安全性。

其他區塊鏈架構中的潛在整合和創新

  • 混合架構創新:未來的區塊鏈架構可能結合多種技術,例如將分片與DAG(有向無環圖)或多層區塊鏈架構集成在一起。多層鏈可以利用主鏈和側鏈實現更高效的數據分片和跨鏈擴展。例如,主鏈可以專注於安全和共識,而側鏈則處理更靈活的分片處理。
  • 適應量子計算:隨著量子計算的進步,區塊鏈架構將越來越考慮量子兼容性。量子計算的計算和加密優勢有可能提高分片效率。同時,必須對當前加密算法面臨的量子威脅採取預防措施,特別是在分片間的通信和驗證機制方面。
  • AI驅動的智能分片管理: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可以應用於自動化和優化分片網絡,特別是在分片負載預測、流量預測和動態分片調整方面。未來,AI驅動的分片管理將使區塊鏈能夠自適應地優化資源分配,提高整體網絡效率和用戶體驗。

結論

分片技術將區塊鏈網絡分成多個獨立且平行的“碎片”,有效地減輕了單個節點的負載,增強了交易處理能力。它正在成為加強區塊鏈領域的核心焦點。從以太坊2.0的Danksharding到TON的無限分片範例,越來越多的區塊鏈網絡正在探索和實施分片技術以滿足交易吞吐量的增長需求。同時,跨鏈兼容性和數據可用性等挑戰促進了新的技術創新,實現了不同區塊鏈之間的協作和資產流動。

然而,分片技術的實施並非沒有挑戰。安全性、數據一致性、交叉共用通信效率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突破。展望未來,分片技術將繼續推動區塊鏈邁向高性能和廣泛應用的新時代。隨著技術的成熟,分片架構將變得更加靈活和安全,支援更多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和金融創新,最終為全球區塊鏈生態系統帶來更大的可持續性和創新。

作者: Smarci
譯者: Panie
審校: KOWEI、Piccolo、Elisa
譯文審校: Ashely、Joyce
*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文不作為Gate.io提供的投資理財建議或其他任何類型的建議。
*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複製、傳播或抄襲本文將違反《版權法》,Gate.io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

使用分片技術推動區塊鏈:從架構到多樣化應用

進階11/23/2024, 2:24:11 PM
分片是解決區塊鏈可擴展性問題的核心方案。它將區塊鏈網絡分成多個獨立的分片,以實現並行處理。本文介紹了分片技術的起源、類型和實現策略。它深入分析了網絡分片、交易分片和狀態分片等不同形式,探討了它們的優勢和挑戰。通過以以太坊2.0的Danksharding為例,討論了分片技術如何增強區塊鏈性能和互通性,為區塊鏈生態系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介紹

在區塊鏈領域中,可擴展性一直是大多數公共區塊鏈面臨的挑戰。例如,比特幣經歷了長達三年的可擴展性辯論,以太坊由於一個簡單的遊戲CryptoKitties而遭受網絡擁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業界提出了各種解決方案,包括通過增加區塊大小實現短期可擴展性,通過DPoS共識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犧牲去中心化,使用DAG等替代結構,以及通過子鏈和側鏈等離鏈擴展方法。

在這些技術中,分片技術被認為是一個有效且根本性的解決方案。在2016年的開發者大會上,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發表了以太坊2.0的“紫皮書”,介紹了通過分片處理交易的想法。作為區塊鏈可擴展性的重要方向,分片技術通過並行處理動態分配計算資源,提高區塊鏈網絡的可擴展性,為支持高頻率全球交易奠定了技術基礎。


當前區塊鏈可擴展性解決方案

分片技術概述

靈感來源

分片技術起源於數據庫分區,其目的是將大型數據庫分成較小的片段以進行更高效的數據處理。將分片技術與區塊鏈相結合的思想最早於2015年提出。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Prateek Saxena和Loi Luu在CCS國際安全會議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創新地將區塊鏈網絡分為能夠同時處理交易的“片段”,為公共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後來,這對研究人員將理論付諸實踐,開發了第一個基於分片的項目 Zilliqa。Zilliqa 採用了 pBFT 和 PoW 的混合共識機制,成為了最有效的公共鏈以進行交易處理。隨後,分片技術也得到了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的認可。2016 年,以太坊提出了一個兩層分片設計,將以太坊 2.0 網絡劃分為主鏈和分片鏈。通過驗證者管理合約(VMC),主鏈管理分片鏈的運作,而分片鏈使用 PoS 共識機制來打包交易數據並生成驗證塊。同時,VMC 通過 UTXO 模型和收據樹確保交易的有效性和順暢的分片間數據傳輸。


以太坊 2.0 分片升級流程圖

自此以後,隨著分片技術不斷演進,一系列創新項目已經出現,進一步推動了區塊鏈可擴展性的突破。這些項目不僅探索了分片在處理速度和網絡效率方面的潛力,還為潛在的大規模商業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將區塊鏈技術推向高效率和廣泛應用的新篇章。

分片的定義

分片技術是一種通過將區塊鏈網絡劃分為多個獨立的“分片”來優化區塊鏈架構的方法,以實現數據的並行處理。每個分片作為一個獨立的處理單元,能夠執行交易並處理自己的數據,從而有效地分配網絡的計算和存儲負擔。這種方法不僅顯著提高了區塊鏈網絡的交易處理速度,還優化了節點的存儲需求。節點不再需要維護整個區塊鏈的完整數據。因此,分片提高了區塊鏈網絡的可擴展性和性能,而不會影響整體網絡安全,為大規模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持。


來源:高性能分片區塊鏈的新架構和方法論

分片類型

分片技術可以分為三種主要類型:網絡分片、交易分片和狀態分片。其核心原則在於“將整體劃分為部分並分別管理”,允許多個分片同時處理不同的交易,然後將結果在主鏈上匯總,從而提高區塊鏈網絡的整體性能。

  1. 網絡分片
    網絡分片是其他分片機制建立在其上的基礎形式。網絡分片的關鍵在於確保安全並防止惡意節點的攻擊。具體而言,它涉及隨機選擇一組節點來形成一個分片,並在分片內建立獨立的共識機制來處理交易。這種方法顯著增加了網絡的並行性,因為多個分片同時處理無關的交易,從而提高了系統性能。Zilliqa是使用網絡分片的典型例子,結合了PoW和pBFT共識機制來提升速度。PoW防止了Sybil攻擊,確保只有合法節點參與分片,而pBFT促進了快速的交易共識,大大提高了確認速度。

  2. 交易分片
    交易分片涉及將不同的交易分配給各個分片進行處理,從而加快整個網絡的交易處理速度。交易通常基於發送方的地址進行分配,將相關的交易分組以防止雙重支付。例如,如果一個地址發起兩個衝突的交易,它們將在同一個分片內被快速識別並阻止。在跨分片發生交易的情況下,使用分片間通信來檢測和阻止雙重支付。UTXO模型可以進一步提高交易分片的效率,儘管可能存在將大型交易拆分的問題。交易分片的成熟度已經顯著提高,允許多個共識機制並行工作。

  3. 分片
    狀態分片是最複雜和具有挑戰性的分片類型。 關鍵在於確保每個分片僅保持其內部狀態,而不是整個區塊鏈的全局狀態,從而分散數據存儲要求。 然而,當跨分片交易發生時,涉及的分片必須共享交易狀態,需要頻繁的分片間通信,這可能會降低性能。 此外,狀態分片在數據一致性和容錯性方面面臨挑戰:如果一個分片受到攻擊並下線,其數據驗證可能會受到影響。 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在每個節點上進行全局狀態備份,但這樣的備份與狀態分片的去中心化存儲意圖衝突,可能會引入中心化風險。

分片實施策略

分片架構

分片架構設計是分片技術的核心,包含主鏈和子鏈的設計理念,以及分片內部和跨分片的節點分配。在這個架構中,主鏈維護網路共識和安全性,作為區塊鏈的核心,協調子鏈操作,保證全球一致性。子鏈是從主鏈派生出來的獨立區域,每個子鏈專注於處理特定類型的交易和智能合約,從而實現獨立的並行性,以提高性能效率和可擴充性。

此外,分片架構中的節點分為兩個角色: 子鏈節點負責在其分片中維護交易記錄和狀態,同時參與共識以驗證交易,跨子鏈節點則負責傳輸信息並在分片之間更新狀態,以確保主鏈和子鏈之間的協調和同步。這種詳細的角色分工增強了資源利用率,提高了整體交易處理能力,為區塊鏈網絡的擴展和高效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新電腦世界

隨機抽樣

隨機抽樣和選擇機制對於確保分片架構的安全性和公平性至關重要。關鍵在於隨機選擇節點來形成分片,並防止惡意攻擊者集中控制一個分片。在節點選擇過程中,通常使用基於哈希的隨機數生成算法來確保公平和去中心化,消除基於地理位置或歷史行為的偏見。這確保所有節點有平等的機會被選入不同的分片,增強網絡的去中心化和對審查的抵抗能力。

為了防止攻擊者通過控制某些節點來操縱分片,分片架構通常引入了多種選擇機制和動態節點分配策略。例如,當分片中的節點數量達到設定閾值時,系統會自動觸發分片重組,隨機選擇新節點加入,確保分片內的節點分佈不過於集中。此外,“分片再平衡”機制定期調整節點在分片間的分佈,防止攻擊者利用節點集中攻擊或操縱分片。這些機制有效降低了分片架構中的單點故障風險,加強了網絡對惡意攻擊的防禦能力。


來源:區塊鏈系統的有效分片共識算法

分片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安全問題

適應性對抗性攻擊是指惡意行為者利用其對網絡條件的了解,針對區塊鏈網絡中的特定分片進行攻擊。攻擊者可能操縱交易、篡改數據或干擾交易確認過程以達到其目的。由於分片架構中的每個分片具有相對較少的節點,攻擊者更容易將精力集中在單個分片上,增加了安全風險。為解決此問題,必須採取措施確保分片的完整性。

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引入多層驗證機制和跨共享共識協議。具體而言,應在每個分片內建立多個驗證節點,協同確認交易,從而增加攻擊的複雜性和成本。此外,跨分片共識協議促進了分片之間的信息共享和狀態驗證,確保了網絡的協調性和一致性,防止單一分片的攻擊威脅整個網絡。這些機制顯著提高了分片架構對抗攻擊的韌性,減少了自適應對抗威脅帶來的風險。

數據可用性挑戰

分片技術中另一個關鍵挑戰是數據可用性。隨著分片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效驗證每個分片中數據的可訪問性和完整性對於維護區塊鏈網絡的穩定性至關重要。解決這一挑戰的一種方法是對數據集的部分進行抽樣,以快速驗證整個數據集的可用性。這種方法減少了檢查所有數據的計算開銷,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效率。

此外,必須建立有效的驗證機制。例如,參與節點在生成新區塊時應提供相應的數據可用性證明。這在跨分片交易中尤為重要,以確保分片之間的數據一致性和準確性。

案例研究

以太坊2.0分片技術

在以太坊的可擴展性路線圖中,Danksharding代表著一個革命性的升級,也是實現以太坊2.0大規模可擴展性的核心技術。與傳統的分片方法不同,Danksharding集成了“合併費用市場”並採用了單一區塊提出者機制,簡化了跨分片交易過程。技術實現將通過EIP-4844和proto-danksharding等機制逐漸過渡到以太坊2.0的完全分片。

Danksharding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創新的結構設計。傳統的分片將區塊鏈網絡劃分為多個平行子鏈,每個子鏈獨立處理交易並達成共識。另一方面,Danksharding採用單一塊提議者,以消除傳統分片中多個提議者導致的複雜性和性能瓶頸。作為以太坊2.0的核心共識層,信標鏈在此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管理和協調以太坊網絡中的所有驗證者,確保安全和一致性。在Danksharding框架內,信標鏈維護驗證者狀態,並促進跨分片通信和數據同步,共同增強以太坊2.0的整體性能。

Danksharding的實施將分為多個階段進行。首先,在以太坊的坎昆升級期間引入了原型Danksharding作為過渡階段。使用EIP-4844,它支持Rollup技術以降低數據存儲成本,為Danksharding的完整實施奠定基礎。此外,Danksharding將增強以太坊的安全性,防止潛在的51%攻擊等威脅,同時優化網絡中的計算和存儲需求,以支持大規模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來源:ETH 2.0 分片解析

Polkadot 分片技術

Polkadot通過其創新的“平行鏈”架構實現分片,使獨立的區塊鏈能夠在同一網絡中運行並實現互操作性。每個平行鏈都是一個獨立的區塊鏈網絡,處理自己的數據和交易。這些平行鏈通過繫節鏈協調和管理,提供統一的共識機制,確保網絡安全,以及跨所有平行鏈的數據同步和一致性。

Parachains也是可定制的,允許獨立的治理結構和定制功能以滿足特定需求,大大增強了網絡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Polkadot的parachain架構特別適合具有高要求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s),尤其是在DeFi、NFT和DAO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中它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得到了證明。例如,Polkadot的parachain插槽拍賣機制使每個parachain能夠在租賃期間確保與Relay Chain的連接權並使用特定的計算資源。隨著更多的parachain的添加,Polkadot能夠實現更高的交易吞吐量和更低的費用。

在Polkadot 1.0中,核心資源的分配是通過兩年的拍賣系統來確定的。在2.0版本中,資源分配變得更加靈活。隨著更多的平行鏈加入並動態分佈資源,Polkadot有望成為一個支持各種去中心化應用的高效多鏈生態系統。


來源:Polkadot v1.0

NEAR 分片技術

NEAR Protocol利用創新的Nightshade動態分片技術,根據網絡需求靈活調整分片數量,保持在不同負載下的高效穩定運行。Nightshade架構已成功在NEAR主網上實施,處理大量交易並支持DApp開發,在高負載條件下表現出色。

Nightshade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動態分片能力,能夠即時調整分片數量以提高網絡性能和可擴展性。在即將到來的第二階段升級中,NEAR對其現有架構進行了重大改進,包括“無狀態驗證”技術。該創新使NEAR驗證器節點能夠在不本地存儲分片狀態的情況下運行,而是從網絡動態獲取“狀態證人”信息進行驗證。這種方法提高了分片處理效率,減少了驗證器的硬件要求,並實現了更廣泛的參與。隨著分片技術的不斷發展,NEAR有望支持大規模用戶增長,並為分散式應用的廣泛采用提供架構基礎。


來源:NEAR Protocol 是什麼?區塊鏈操作系統(BOS)

TON 分片技術

TON架構採用由主鏈和工作鏈組成的多層結構,確保高效的網路運行和無縫的跨鏈通信。主鏈作為網路的核心帳本,存儲所有工作鏈的區塊頭並管理整個網路狀態,包括協定升級和驗證者選舉。工作鏈是TON網路內獨立的子鏈,每個子鏈專門針對特定的應用場景或業務需求,從而實現網路的靈活性和專業化。

TON強調跨鏈兼容性,使其能與其他區塊鏈網絡無縫互動,以增強生態系統的可用性和區塊間功能。TON最值得注意的創新之一是其無限分片範式,允許網絡根據交易負載動態調整分片的數量。在高負載情況下,TON將分片分割以處理更多交易;在低負載情況下,分片合併以節省資源並提高整體效率。這種水平擴展設計使得TON能夠滿足不斷增長的交易需求,而不會影響性能,支持DeFi等高交易量應用。

此外,TON還引入了超立方體技術,其中數據傳輸時間與區塊鏈的數量成對數比例。這意味著即使TON網路擴展到數百萬條鏈,其處理速度和回應時間也不會受到影響。從理論上講,TON可以支援多達43億條工作鏈,儘管其目前的實現僅包括主鏈和基礎鏈。這種創新的架構展示了TON在高負載、高併發環境中的潛力,推動了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採用。


來源:分片 | 開放網路

未來研究方向

分片技術的潛在發展

  • 跨鏈兼容性:隨著分片技術的進步,跨鏈通信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隨著不同區塊鏈網絡之間的信息和資產交換需求增長。未來的分片技術可能進一步整合跨鏈通信協議,例如波卡的Relay Chain和Cosmos的IBC,以實現跨片和鏈之間的無縫互動。
  • 通過分片治理增強安全性:動態分片調整和靈活的治理機制將成為未來研究的焦點。分片鏈在平衡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方面仍面臨挑戰。新興的安全模型,如經濟激勵機制和分片驗證共享,將被探索,以減少對分片鏈的攻擊風險。
  • 與隱私保護的整合: 分片和隱私保護的結合對於敏感數據應用至關重要。像零知識證明和可信執行環境(TEE)這樣的技術可能會成為分片的必要組成部分,確保分片鏈在擴展規模時的數據安全性。

其他區塊鏈架構中的潛在整合和創新

  • 混合架構創新:未來的區塊鏈架構可能結合多種技術,例如將分片與DAG(有向無環圖)或多層區塊鏈架構集成在一起。多層鏈可以利用主鏈和側鏈實現更高效的數據分片和跨鏈擴展。例如,主鏈可以專注於安全和共識,而側鏈則處理更靈活的分片處理。
  • 適應量子計算:隨著量子計算的進步,區塊鏈架構將越來越考慮量子兼容性。量子計算的計算和加密優勢有可能提高分片效率。同時,必須對當前加密算法面臨的量子威脅採取預防措施,特別是在分片間的通信和驗證機制方面。
  • AI驅動的智能分片管理: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可以應用於自動化和優化分片網絡,特別是在分片負載預測、流量預測和動態分片調整方面。未來,AI驅動的分片管理將使區塊鏈能夠自適應地優化資源分配,提高整體網絡效率和用戶體驗。

結論

分片技術將區塊鏈網絡分成多個獨立且平行的“碎片”,有效地減輕了單個節點的負載,增強了交易處理能力。它正在成為加強區塊鏈領域的核心焦點。從以太坊2.0的Danksharding到TON的無限分片範例,越來越多的區塊鏈網絡正在探索和實施分片技術以滿足交易吞吐量的增長需求。同時,跨鏈兼容性和數據可用性等挑戰促進了新的技術創新,實現了不同區塊鏈之間的協作和資產流動。

然而,分片技術的實施並非沒有挑戰。安全性、數據一致性、交叉共用通信效率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突破。展望未來,分片技術將繼續推動區塊鏈邁向高性能和廣泛應用的新時代。隨著技術的成熟,分片架構將變得更加靈活和安全,支援更多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和金融創新,最終為全球區塊鏈生態系統帶來更大的可持續性和創新。

作者: Smarci
譯者: Panie
審校: KOWEI、Piccolo、Elisa
譯文審校: Ashely、Joyce
*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文不作為Gate.io提供的投資理財建議或其他任何類型的建議。
*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複製、傳播或抄襲本文將違反《版權法》,Gate.io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