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Multicoin的訪談'為什麼ETH下跌得如此嚴重'的評論

中級9/10/2024, 2:30:28 AM
以太坊面臨兩個主要挑戰。第一個是重新押注與L2擴展解決方案競爭,這不僅使生態系統發展的資源分散,還削弱了ETH捕捉價值的能力。第二個挑戰是以太坊的關鍵意見領袖變得愈來愈精英主義,因為他們保護自己的聲譽,對生態系統的增長表現出很少的熱情。

總結:上週日,我讀了一篇有趣而深入的Bankless和Multicoin的採訪,標題為为什么姨太跌得这么惨?我強烈建議大家閱讀一下。在採訪中,Ryan 清楚地說明瞭 Web3 實用主義和原教旨主義之間的區別,這是我之前在之前的文章中討論過的。提出的要點也引發了我的很多反思。最近,乙太坊一直面臨著一些FUD(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ETH的批准未能引發與BTC ETF批准相同的市場興奮,導致一些人重新評估乙太坊的願景和方向。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總的來說,我支援乙太坊作為一項社會實驗的想法,旨在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無權威、甚至無需信任的“網络國家”,以及其基於 Rollup 的 L2 擴展方法。然而,乙太坊目前面臨兩個主要挑戰。首先,重質押與L2擴展解決方案競爭,這轉移了生態系統開發的資源,並削弱了ETH獲取價值的能力。其次,乙太坊的關鍵意見領袖正變得越來越精英化,而且由於他們保護自己的聲譽,他們缺乏積極為生態系統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動力。

僅僅基於市值來判斷以太坊的成功是短視的

首先,我想從價值的角度探討乙太坊和Solana在願景上的差異,並解釋為什麼僅使用市值來評估乙太坊是不完整的。你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已經知道乙太坊和Solana創建背後的背景,但讓我們從快速回顧開始。事實上,乙太坊在成立之初並沒有目前的原教旨主義立場。2013年,比特幣生態系統的主要貢獻者之一Vitalik發佈了乙太坊白皮書,正式標誌著乙太坊的誕生。當時,該行業的主要敘事是“區塊鏈2.0”。你們中有多少人還記得這個詞?它提到了利用區塊鏈的分散性來創建可程式設計執行環境並擴展其應用潛力的想法。除了Vitalik之外,乙太坊的核心團隊還包括其他五個關鍵人物:

  • Mihai Alisie:與Vitalik共同創辦了比特幣雜誌。
  • Anthony Di Iorio:早期的比特幣投資者和支援者,曾説明乙太坊的早期營銷和籌款。
  • 查爾斯·霍金森:早期核心開發人員之一,後來創立了Cardano。
  • Gavin Wood:撰寫了以太坊的黃皮書(技術文件),創建了Solidity編程語言,後來創立了Polkadot。
  • Joseph Lubin:在財務上支持以太坊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後來創立了以太坊生態系中的重要公司ConsenSys。

2014 年中期,以太坊通過 ICO 募集資金,在短短 42 天內籌集了約 31,000 個比特幣,當時價值約 1800 萬美元。這使其成為當時最大的眾籌活動之一。當時以太坊的核心願景是創建一個能運行智能合約和任何複雜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的去中心化全球計算機。該平台旨在為開發人員提供一個無國界、無障礙的編程環境,遠離任何單一實體或政府的控制。然而,隨著以太坊的發展,核心團隊在其發展價值觀上開始出現分歧:

  • 治理分歧:團隊在以太坊應該如何治理上意見不一。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偏好去中心化治理模式,而查爾斯·霍金森(後來創立了卡爾達諾)和其他人則推崇更商業化和中央集權化的方式。他們希望以太坊納入更多公司管理實踐和商業模式,而不僅僅依賴開源社區的自我治理。
  • 技術方向上的差異:對於以太坊的技術發展也存在分歧。例如,在以太坊初期的開發過程中,Gavin Wood 提出了自己對其技術架構和程式語言的願景,並編寫了以太坊黃皮書(技術白皮書)。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Gavin 對以太坊的技術方向持不同意見,最終離開並創立了 Polkadot,一個專注於互操作性和鏈上治理的區塊鏈項目。
  • 商業化衝突:團隊在如何商業化以太坊的問題上也存在分歧。一些成員認為以太坊應該優先考慮企業級應用和合作夥伴關係,而另一些人則致力於將以太坊保持為開放、無國界和去中心化的開發平台。

經過一段政治鬥爭後,由Vitalik代表的派別,主張加密貨幣原教旨主義,獲得了勝利。與此同時,另一方則更注重利用區塊鏈的技術特性,促進與傳統產業和商業化的融合,他們離開了以太坊並創建了自己的產品。當時的分歧本質上與以太坊和Solana之間的訪談中反映的基於價值觀的差異相同,只是現在主角變成了與傳統金融更好結合的Solana。

自那時以來,Vitalik 成為以太坊行業的事實上領袖。所謂的基本主義是指提供一個去中心化的在線執行環境,它充當一個分散的“網絡議會”,從而創造一個不受審查的“網絡移民社會”。用戶可以通過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上構建的各種 DApps 實現他們所有的在線生活需求,從而擺脫對包括科技巨頭甚至主權國家在內的權威組織的依賴。

根據這一願景,維塔利克的持續努力主要集中在兩個關鍵領域:

  • 應用:Vitalik一直在探索和推廣更多的非金融應用案例,以鼓勵去中心化系統收集更多多樣化的用戶數據。這反過來又有助於創建更豐富、高度參與的產品,增加以太坊在日常網絡生活中的滲透。其中一些著名的努力包括分散式協作的DAO(分散式自治組織),具有文化價值的NFT(非同質化代幣),旨在收集更廣泛的非金融用戶數據的SBT(靈魂綁定代幣)以及作為現實世界社會認知工具的預測市場。
  • 技術:在技術層面上,Vitalik 的目標是通過加密方法提高網絡執行效率,同時確保去中心化和無信任。這反映在他所倡導的擴展方向上,從 Sharding 到 Rollup-L2 解決方案。通過將“計算重負”的執行過程轉移至 L2 或甚至 L3 層,同時讓 L1 負責關鍵共識任務,以降低 Ethereum 的用戶成本並提高執行效率。

對於像 Solana 這樣的項目,專注於利用區塊鏈的效用來擴展傳統金融服務,他們的方法要簡單得多,而且更加集中。作為一家以盈利為目標的上市公司,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改善其市盈率。是否堅持像無信任這樣的原則取決於與該敘事相關聯的潛在利潤。因此,Solana 在與 CeFi(中心化金融)產品整合時面臨較少阻力,保持更開放、靈活的態度。隨著華爾街資本流入加密空間,傳統金融的影響力顯著增強,Solana 是這一趨勢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甚至可以稱 Solana 為其佈道者之一。作為一家尋求利潤的公司,Solana 需要採用以客戶為先的方式,這解釋了它對用戶體驗的高度關注。

有了這個背景,讓我們考慮一個有趣的問題:以太坊和Solana是競爭對手嗎?在某些方面,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在提供不受限制的24/7加密金融服務方面。在這方面,以太坊在安全性和系統韌性方面占有上風,因為它不像Solana那樣經常發生停機。然而,以太坊的用戶體驗在這個階段已成為一個問題。L2側鏈的豐富使得許多新用戶感到困惑,而使用橋樑轉移資金的過程也帶來重大的財務風險和心理壓力。

然而,當從“網絡移民社會”的文化特質透視時,以太坊因其獨特性而脫穎而出。對於像這樣的非營利、公共和人道主義實體,單純基於市值評估其價值有些狹隘。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通過技術豐富其治理能力的次文化社區,最終形成一個存在於互聯網上的主權國家。這個過程的核心是對一種普遍價值的堅定承諾:確保去中心化,從而保證抗審查。這不僅僅是一個觀念,而是一個信仰系統。

這也是為什麼萊恩形容以太坊社區具有“人力資本優勢”。作為人類歷史上價值豐富的文化產品之一,它有能力充分利用人類的熱情。通過不僅僅專注於功利目標,以太坊實現了其冷啟動成功——這一過程與任何政治革命相似。想想評價早期美國僅基於其經濟產出是多麼荒謬。建立一個國家的過程遠比建立一家公司要長得多,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然而,一旦建立起來,其回報遠遠超過任何按公司標準可衡量的東西。

L2和L1不是競爭對手,而是主從關係。 L2並不會削弱以太坊的價值捕獲能力,因為它的合法性來源於L1。

我想談論的第二點是Ryan的核心論點,他聲稱L2作為一個外包執行層,將會削弱以太坊L1捕獲價值的能力。他還建議隨著L2的進一步發展,它最終將與L1競爭,導致合作關係的破裂。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事實上,我認為以太坊當前的 Roll-Up L2 發展路線是正確的選擇。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的解決方案,L2 不僅擴展了以太坊的潛在用例,還減少了網絡數據冗余,同時不會犧牲去中心化。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是一種更環保的解決方案。此外,L2 還幫助以太坊安全地探索邊界場景,例如與 CeFi 的合作或隱私導向項目的創新,同時提供風險隔離。

至於 L2 只是「外包執行」的觀念,我認為這種比較是不充分的。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外包是指將低利潤的任務轉交給第三方公司,讓公司專注於高價值的活動並降低管理成本。缺點是公司可能失去在這些外包領域創新的能力,而成本可能失控。台積電與美國和日本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然而,L2並不像傳統的外包那麼簡單。事實上,將L2比作以太坊L1下的“殖民體系”更為貼切。這些模型之間的關鍵差異在於合約的性質和合法性來源。L2不處理交易共識,而是依賴L1通過樂觀主義Rollups或ZK Rollups等方法提供最終性。L2在特定領域內實際上充當L1的執行者或代理人,類似於殖民地與主權國家之間的從屬關係。

您可以将其视为英国帝国在英屬印度的殖民体系。英国通过任命总督、建立官僚体系,并支持当地精英成为完全代理人,处理殖民地的税收和治理。宗主国(母国)从殖民地获利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独家贸易法律,控制殖民地的国际贸易并塑造其经济结构。例如,在北美殖民地,像烟草这样的产业得到了推广,只允许殖民地与母国之间进行独家贸易。这样,宗主国从工业化原材料所创造的附加值中获利。第二种更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税收制度,直接对殖民地征税并将一部分返还给母国,宗主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存在来维持稳定。

同樣地,L2充當著以太坊在不同行業中捕獲價值的代理。以太坊從這個系統中有兩種受益方式。首先,L2需要通過在L1上確認最終性來確保安全性,這需要使用ETH進行支付,為ETH創建更多的用例。這可以類比為L1從L2收取的“最終性稅”或補償L1提供的安全性。第二種方式是主從關係使ETH成為L2中首選的價值儲存方式,類似發行利潤的方式。例如,在L2借貸協議中,ETH通常是最有價值的抵押品。

這種主從關係很難打破,這就是為什麼 L2 不會與 L1 競爭,導致合作瓦解。L2 的合法性源於 L1 提供的最終性,就像殖民系統的合法性是基於宗主國的軍事支持一樣。脫離這種關係將剝奪 L2 的合法性,導致其整個業務模式崩潰,因為大多數用戶是因為 L1 提供的合法性而被吸引到該系統中。

Ethereum目前面臨兩個主要挑戰:ReStaking對L2開發路徑的“吸血鬼攻擊”和以太坊關鍵意見領袖的日益貴族化

在解決了之前的問題之後,我想專注於以太坊今天正在努力應對的真正問題。在我看來,有兩個主要問題:

  1. ReStaking正在從L2開發中抽取資源;
  2. 乙太坊的關鍵意見領袖正變得越來越精英化。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概述了我非常重视的EigenLayer项目的愿景和方向。然而,从以太坊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EigenLayer似乎是一次“吸血鬼攻击”,转移了本应投资于L2开发的资源。这些资源正在通过ReStaking轨道分散,同时,ReStaking从根本上侵蚀了ETH捕获价值的能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正如我之前所解釋的,乙太坊以明確的方式受益於L2,但同樣的邏輯不能應用於ReStake軌道。作為替代擴展解決方案,ReStake和L2本質上是競爭的。ReStakes只是重新利用了乙太坊的共識能力,但缺乏強大的激勵模型來推動構建者探索新的用例。關鍵問題是L2運營商必須付費才能使用L1的共識,無論L2的活動水準如何,這一成本都是固定的。由於最終支付需要ETH支付,因此L2運營商被激勵積極開發和探索,以平衡成本和利潤。

相比之下,對於ReStaking來說,重複使用L1的共識不會帶來實際成本;他們只需要向L1權益者提供一點小小的賄賂,甚至可以是未來的承諾——就像之前發生的Point災難一樣,這是我之前分析過的。此外,ReStaking將共識力量轉化為一種商品,允許買家基於當前需求靈活購買共識服務。雖然這對買家有利,但相比於L2模型,它削弱了以太坊對生態系統的控制,L2模型中的關係更加結構化。

隨著 ReStaking 及其相關項目吸引更多資本和資源,L2 開發已經停滯不前。生態系統的資源被浪費在冗余的項目上,而不是建立更多樣化的應用程序並捕獲更大的價值 - 實際上是重新發明輪子,或者更糟的是建立效率低下的版本。這種轉變使許多人更加關注資本驅動的敘事遊戲,而不是推動有意義的創新。顯然,這是一個錯誤。同時,從 EigenLayer 的角度來看,情況看起來截然不同,我仍然尊重團隊捕獲公共價值的聰明策略!

除此之外,我另一個擔憂是以太坊關鍵意見領袖的貴族化日益增長。與Solana、AVAX甚至前Luna生態系統相比,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缺乏積極、直言不諱的領袖是顯而易見的。儘管這些領袖可能會造成錯失恐懼,但他們無疑有助於加強社區凝聚力,並提高新創企業的信心。儘管我不同意Ryan的歷史觀點,但我確實認識到歷史進程往往取決於個人有遠見的努力。

然而,在乙太坊中,除了Vitalik之外,很難說出其他著名的意見領袖的名字。當然,這與原始創始團隊的分裂有關,但也反映了生態系統內缺乏流動性。生態系統的大部分增長效益已被早期參與者壟斷。想想看:在籌集了31,000 BTC(今天價值超過20億美元)之後,即使你什麼都沒做,你仍然會終生受益。乙太坊的成功所創造的財富遠遠超過這個數位。結果,那些本應成為意見領袖的早期參與者轉向了更保守的策略。對他們來說,保持自己的成果比追求擴張更有吸引力。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他們變得謹慎,並傾向於在生態系統發展中採取保守的方法,這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能保持AAVE的主導地位,並借出你持有的大量ETH來撬動用戶,獲得可靠的回報,你為什麼會有動力去推動新產品呢?

在我看來,當前的事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Vitalik的領導風格所決定的。Vitalik更適合作為一位精神領袖,特別是在設計價值觀和其他抽象概念方面,他擅長於此。然而,作為一名經理,他似乎不太感興趣。這解釋了以太坊的發展相對緩慢的原因。甚至有一個笑話說,當以太坊仍在致力於Sharding時,中國的公鏈已經完成了它們的sharding。這與Vitalik的管理方式有關。你可能會認為這是在追求去中心化和非盈利目標時所面臨的固有挑戰,但我認為Vitalik有責任正視這些問題,為了生態系統的利益。

儘管如此,我對以太坊的未來仍然抱持樂觀態度。我相信項目背後的公共和革命性願景。以太坊及其背後的社區是我進入這個行業的原因,塑造了我的理解,甚至影響了我今天的價值觀。儘管有障礙,作為現在年紀稍大的人,追求超出金錢利益的理想似乎並不壞!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chaincatcher]. 所有版權屬於原作者 [網絡3上的馬里奧]. 如果對此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團隊,他們會迅速處理。
  2. 責任聲明:本文中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本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本文的翻譯是由 Gate Learn 團隊進行的。未經許可,禁止複製、分發或剽竊已翻譯的文章。

對Multicoin的訪談'為什麼ETH下跌得如此嚴重'的評論

中級9/10/2024, 2:30:28 AM
以太坊面臨兩個主要挑戰。第一個是重新押注與L2擴展解決方案競爭,這不僅使生態系統發展的資源分散,還削弱了ETH捕捉價值的能力。第二個挑戰是以太坊的關鍵意見領袖變得愈來愈精英主義,因為他們保護自己的聲譽,對生態系統的增長表現出很少的熱情。

總結:上週日,我讀了一篇有趣而深入的Bankless和Multicoin的採訪,標題為为什么姨太跌得这么惨?我強烈建議大家閱讀一下。在採訪中,Ryan 清楚地說明瞭 Web3 實用主義和原教旨主義之間的區別,這是我之前在之前的文章中討論過的。提出的要點也引發了我的很多反思。最近,乙太坊一直面臨著一些FUD(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ETH的批准未能引發與BTC ETF批准相同的市場興奮,導致一些人重新評估乙太坊的願景和方向。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總的來說,我支援乙太坊作為一項社會實驗的想法,旨在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無權威、甚至無需信任的“網络國家”,以及其基於 Rollup 的 L2 擴展方法。然而,乙太坊目前面臨兩個主要挑戰。首先,重質押與L2擴展解決方案競爭,這轉移了生態系統開發的資源,並削弱了ETH獲取價值的能力。其次,乙太坊的關鍵意見領袖正變得越來越精英化,而且由於他們保護自己的聲譽,他們缺乏積極為生態系統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動力。

僅僅基於市值來判斷以太坊的成功是短視的

首先,我想從價值的角度探討乙太坊和Solana在願景上的差異,並解釋為什麼僅使用市值來評估乙太坊是不完整的。你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已經知道乙太坊和Solana創建背後的背景,但讓我們從快速回顧開始。事實上,乙太坊在成立之初並沒有目前的原教旨主義立場。2013年,比特幣生態系統的主要貢獻者之一Vitalik發佈了乙太坊白皮書,正式標誌著乙太坊的誕生。當時,該行業的主要敘事是“區塊鏈2.0”。你們中有多少人還記得這個詞?它提到了利用區塊鏈的分散性來創建可程式設計執行環境並擴展其應用潛力的想法。除了Vitalik之外,乙太坊的核心團隊還包括其他五個關鍵人物:

  • Mihai Alisie:與Vitalik共同創辦了比特幣雜誌。
  • Anthony Di Iorio:早期的比特幣投資者和支援者,曾説明乙太坊的早期營銷和籌款。
  • 查爾斯·霍金森:早期核心開發人員之一,後來創立了Cardano。
  • Gavin Wood:撰寫了以太坊的黃皮書(技術文件),創建了Solidity編程語言,後來創立了Polkadot。
  • Joseph Lubin:在財務上支持以太坊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後來創立了以太坊生態系中的重要公司ConsenSys。

2014 年中期,以太坊通過 ICO 募集資金,在短短 42 天內籌集了約 31,000 個比特幣,當時價值約 1800 萬美元。這使其成為當時最大的眾籌活動之一。當時以太坊的核心願景是創建一個能運行智能合約和任何複雜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的去中心化全球計算機。該平台旨在為開發人員提供一個無國界、無障礙的編程環境,遠離任何單一實體或政府的控制。然而,隨著以太坊的發展,核心團隊在其發展價值觀上開始出現分歧:

  • 治理分歧:團隊在以太坊應該如何治理上意見不一。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偏好去中心化治理模式,而查爾斯·霍金森(後來創立了卡爾達諾)和其他人則推崇更商業化和中央集權化的方式。他們希望以太坊納入更多公司管理實踐和商業模式,而不僅僅依賴開源社區的自我治理。
  • 技術方向上的差異:對於以太坊的技術發展也存在分歧。例如,在以太坊初期的開發過程中,Gavin Wood 提出了自己對其技術架構和程式語言的願景,並編寫了以太坊黃皮書(技術白皮書)。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Gavin 對以太坊的技術方向持不同意見,最終離開並創立了 Polkadot,一個專注於互操作性和鏈上治理的區塊鏈項目。
  • 商業化衝突:團隊在如何商業化以太坊的問題上也存在分歧。一些成員認為以太坊應該優先考慮企業級應用和合作夥伴關係,而另一些人則致力於將以太坊保持為開放、無國界和去中心化的開發平台。

經過一段政治鬥爭後,由Vitalik代表的派別,主張加密貨幣原教旨主義,獲得了勝利。與此同時,另一方則更注重利用區塊鏈的技術特性,促進與傳統產業和商業化的融合,他們離開了以太坊並創建了自己的產品。當時的分歧本質上與以太坊和Solana之間的訪談中反映的基於價值觀的差異相同,只是現在主角變成了與傳統金融更好結合的Solana。

自那時以來,Vitalik 成為以太坊行業的事實上領袖。所謂的基本主義是指提供一個去中心化的在線執行環境,它充當一個分散的“網絡議會”,從而創造一個不受審查的“網絡移民社會”。用戶可以通過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上構建的各種 DApps 實現他們所有的在線生活需求,從而擺脫對包括科技巨頭甚至主權國家在內的權威組織的依賴。

根據這一願景,維塔利克的持續努力主要集中在兩個關鍵領域:

  • 應用:Vitalik一直在探索和推廣更多的非金融應用案例,以鼓勵去中心化系統收集更多多樣化的用戶數據。這反過來又有助於創建更豐富、高度參與的產品,增加以太坊在日常網絡生活中的滲透。其中一些著名的努力包括分散式協作的DAO(分散式自治組織),具有文化價值的NFT(非同質化代幣),旨在收集更廣泛的非金融用戶數據的SBT(靈魂綁定代幣)以及作為現實世界社會認知工具的預測市場。
  • 技術:在技術層面上,Vitalik 的目標是通過加密方法提高網絡執行效率,同時確保去中心化和無信任。這反映在他所倡導的擴展方向上,從 Sharding 到 Rollup-L2 解決方案。通過將“計算重負”的執行過程轉移至 L2 或甚至 L3 層,同時讓 L1 負責關鍵共識任務,以降低 Ethereum 的用戶成本並提高執行效率。

對於像 Solana 這樣的項目,專注於利用區塊鏈的效用來擴展傳統金融服務,他們的方法要簡單得多,而且更加集中。作為一家以盈利為目標的上市公司,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改善其市盈率。是否堅持像無信任這樣的原則取決於與該敘事相關聯的潛在利潤。因此,Solana 在與 CeFi(中心化金融)產品整合時面臨較少阻力,保持更開放、靈活的態度。隨著華爾街資本流入加密空間,傳統金融的影響力顯著增強,Solana 是這一趨勢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甚至可以稱 Solana 為其佈道者之一。作為一家尋求利潤的公司,Solana 需要採用以客戶為先的方式,這解釋了它對用戶體驗的高度關注。

有了這個背景,讓我們考慮一個有趣的問題:以太坊和Solana是競爭對手嗎?在某些方面,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在提供不受限制的24/7加密金融服務方面。在這方面,以太坊在安全性和系統韌性方面占有上風,因為它不像Solana那樣經常發生停機。然而,以太坊的用戶體驗在這個階段已成為一個問題。L2側鏈的豐富使得許多新用戶感到困惑,而使用橋樑轉移資金的過程也帶來重大的財務風險和心理壓力。

然而,當從“網絡移民社會”的文化特質透視時,以太坊因其獨特性而脫穎而出。對於像這樣的非營利、公共和人道主義實體,單純基於市值評估其價值有些狹隘。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通過技術豐富其治理能力的次文化社區,最終形成一個存在於互聯網上的主權國家。這個過程的核心是對一種普遍價值的堅定承諾:確保去中心化,從而保證抗審查。這不僅僅是一個觀念,而是一個信仰系統。

這也是為什麼萊恩形容以太坊社區具有“人力資本優勢”。作為人類歷史上價值豐富的文化產品之一,它有能力充分利用人類的熱情。通過不僅僅專注於功利目標,以太坊實現了其冷啟動成功——這一過程與任何政治革命相似。想想評價早期美國僅基於其經濟產出是多麼荒謬。建立一個國家的過程遠比建立一家公司要長得多,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然而,一旦建立起來,其回報遠遠超過任何按公司標準可衡量的東西。

L2和L1不是競爭對手,而是主從關係。 L2並不會削弱以太坊的價值捕獲能力,因為它的合法性來源於L1。

我想談論的第二點是Ryan的核心論點,他聲稱L2作為一個外包執行層,將會削弱以太坊L1捕獲價值的能力。他還建議隨著L2的進一步發展,它最終將與L1競爭,導致合作關係的破裂。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事實上,我認為以太坊當前的 Roll-Up L2 發展路線是正確的選擇。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的解決方案,L2 不僅擴展了以太坊的潛在用例,還減少了網絡數據冗余,同時不會犧牲去中心化。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是一種更環保的解決方案。此外,L2 還幫助以太坊安全地探索邊界場景,例如與 CeFi 的合作或隱私導向項目的創新,同時提供風險隔離。

至於 L2 只是「外包執行」的觀念,我認為這種比較是不充分的。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外包是指將低利潤的任務轉交給第三方公司,讓公司專注於高價值的活動並降低管理成本。缺點是公司可能失去在這些外包領域創新的能力,而成本可能失控。台積電與美國和日本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然而,L2並不像傳統的外包那麼簡單。事實上,將L2比作以太坊L1下的“殖民體系”更為貼切。這些模型之間的關鍵差異在於合約的性質和合法性來源。L2不處理交易共識,而是依賴L1通過樂觀主義Rollups或ZK Rollups等方法提供最終性。L2在特定領域內實際上充當L1的執行者或代理人,類似於殖民地與主權國家之間的從屬關係。

您可以将其视为英国帝国在英屬印度的殖民体系。英国通过任命总督、建立官僚体系,并支持当地精英成为完全代理人,处理殖民地的税收和治理。宗主国(母国)从殖民地获利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独家贸易法律,控制殖民地的国际贸易并塑造其经济结构。例如,在北美殖民地,像烟草这样的产业得到了推广,只允许殖民地与母国之间进行独家贸易。这样,宗主国从工业化原材料所创造的附加值中获利。第二种更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税收制度,直接对殖民地征税并将一部分返还给母国,宗主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存在来维持稳定。

同樣地,L2充當著以太坊在不同行業中捕獲價值的代理。以太坊從這個系統中有兩種受益方式。首先,L2需要通過在L1上確認最終性來確保安全性,這需要使用ETH進行支付,為ETH創建更多的用例。這可以類比為L1從L2收取的“最終性稅”或補償L1提供的安全性。第二種方式是主從關係使ETH成為L2中首選的價值儲存方式,類似發行利潤的方式。例如,在L2借貸協議中,ETH通常是最有價值的抵押品。

這種主從關係很難打破,這就是為什麼 L2 不會與 L1 競爭,導致合作瓦解。L2 的合法性源於 L1 提供的最終性,就像殖民系統的合法性是基於宗主國的軍事支持一樣。脫離這種關係將剝奪 L2 的合法性,導致其整個業務模式崩潰,因為大多數用戶是因為 L1 提供的合法性而被吸引到該系統中。

Ethereum目前面臨兩個主要挑戰:ReStaking對L2開發路徑的“吸血鬼攻擊”和以太坊關鍵意見領袖的日益貴族化

在解決了之前的問題之後,我想專注於以太坊今天正在努力應對的真正問題。在我看來,有兩個主要問題:

  1. ReStaking正在從L2開發中抽取資源;
  2. 乙太坊的關鍵意見領袖正變得越來越精英化。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概述了我非常重视的EigenLayer项目的愿景和方向。然而,从以太坊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EigenLayer似乎是一次“吸血鬼攻击”,转移了本应投资于L2开发的资源。这些资源正在通过ReStaking轨道分散,同时,ReStaking从根本上侵蚀了ETH捕获价值的能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正如我之前所解釋的,乙太坊以明確的方式受益於L2,但同樣的邏輯不能應用於ReStake軌道。作為替代擴展解決方案,ReStake和L2本質上是競爭的。ReStakes只是重新利用了乙太坊的共識能力,但缺乏強大的激勵模型來推動構建者探索新的用例。關鍵問題是L2運營商必須付費才能使用L1的共識,無論L2的活動水準如何,這一成本都是固定的。由於最終支付需要ETH支付,因此L2運營商被激勵積極開發和探索,以平衡成本和利潤。

相比之下,對於ReStaking來說,重複使用L1的共識不會帶來實際成本;他們只需要向L1權益者提供一點小小的賄賂,甚至可以是未來的承諾——就像之前發生的Point災難一樣,這是我之前分析過的。此外,ReStaking將共識力量轉化為一種商品,允許買家基於當前需求靈活購買共識服務。雖然這對買家有利,但相比於L2模型,它削弱了以太坊對生態系統的控制,L2模型中的關係更加結構化。

隨著 ReStaking 及其相關項目吸引更多資本和資源,L2 開發已經停滯不前。生態系統的資源被浪費在冗余的項目上,而不是建立更多樣化的應用程序並捕獲更大的價值 - 實際上是重新發明輪子,或者更糟的是建立效率低下的版本。這種轉變使許多人更加關注資本驅動的敘事遊戲,而不是推動有意義的創新。顯然,這是一個錯誤。同時,從 EigenLayer 的角度來看,情況看起來截然不同,我仍然尊重團隊捕獲公共價值的聰明策略!

除此之外,我另一個擔憂是以太坊關鍵意見領袖的貴族化日益增長。與Solana、AVAX甚至前Luna生態系統相比,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缺乏積極、直言不諱的領袖是顯而易見的。儘管這些領袖可能會造成錯失恐懼,但他們無疑有助於加強社區凝聚力,並提高新創企業的信心。儘管我不同意Ryan的歷史觀點,但我確實認識到歷史進程往往取決於個人有遠見的努力。

然而,在乙太坊中,除了Vitalik之外,很難說出其他著名的意見領袖的名字。當然,這與原始創始團隊的分裂有關,但也反映了生態系統內缺乏流動性。生態系統的大部分增長效益已被早期參與者壟斷。想想看:在籌集了31,000 BTC(今天價值超過20億美元)之後,即使你什麼都沒做,你仍然會終生受益。乙太坊的成功所創造的財富遠遠超過這個數位。結果,那些本應成為意見領袖的早期參與者轉向了更保守的策略。對他們來說,保持自己的成果比追求擴張更有吸引力。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他們變得謹慎,並傾向於在生態系統發展中採取保守的方法,這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能保持AAVE的主導地位,並借出你持有的大量ETH來撬動用戶,獲得可靠的回報,你為什麼會有動力去推動新產品呢?

在我看來,當前的事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Vitalik的領導風格所決定的。Vitalik更適合作為一位精神領袖,特別是在設計價值觀和其他抽象概念方面,他擅長於此。然而,作為一名經理,他似乎不太感興趣。這解釋了以太坊的發展相對緩慢的原因。甚至有一個笑話說,當以太坊仍在致力於Sharding時,中國的公鏈已經完成了它們的sharding。這與Vitalik的管理方式有關。你可能會認為這是在追求去中心化和非盈利目標時所面臨的固有挑戰,但我認為Vitalik有責任正視這些問題,為了生態系統的利益。

儘管如此,我對以太坊的未來仍然抱持樂觀態度。我相信項目背後的公共和革命性願景。以太坊及其背後的社區是我進入這個行業的原因,塑造了我的理解,甚至影響了我今天的價值觀。儘管有障礙,作為現在年紀稍大的人,追求超出金錢利益的理想似乎並不壞!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chaincatcher]. 所有版權屬於原作者 [網絡3上的馬里奧]. 如果對此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團隊,他們會迅速處理。
  2. 責任聲明:本文中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本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本文的翻譯是由 Gate Learn 團隊進行的。未經許可,禁止複製、分發或剽竊已翻譯的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