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報告由Swell Network贊助,它是swETH(LST),rwsETH(LRT)和Swell L2(由EigenLayer提供支援的重新質押匯總)的發行人。
Swell L2正在通過GammaSwap,Sturdy,Brahma,Ambient,Ion等頂級去中心化金融協議獲得牽引力,現在致力於在鏈上部署 - 以及許多EigenLayer AVS(其中許多已公開承諾向發射前存款人空投,預計其他協定將緊隨其後)。
超過35種不同的資產可以存入Swell L2,包括LST,LRT,Ethena的USDe等。更多異國情調的資產,如Lyra的eETH和rswETH覆蓋的呼叫金庫和Pendle的PT令牌。存入 PT 代幣可獲得高固定收益率,各種資產的年利率通常超過 20%,同時也使您有資格獲得 Swell L2 空投。這些 PT 代幣包括 PT USDe(2024 年 7 月 25 日)、swETH(2024 年 12 月 26 日)、PT rswETH(2024 年 6 月 27 日)等等。
您還保留所有存入資產的積分和獎勵。在預發佈中存款,即可從鏈上構建的項目中獲得空投,在第三季度推出 L2 時獲得 Swell 的獎勵空投等等!在此處閱讀完整的公告。
假設我們想確定哪個 L1 代幣具有最高的上漲空間。研究的第一步是了解區塊鏈的潛在盈利能力。因此,如果你問華爾街分析師區塊鏈的盈利能力如何,以下是他們的計算方法:
收入(總交易費用)-費用(總代幣發行)=利潤
當應用於工作量證明 以太坊時:
結論很簡單:以太坊 工作量證明無利可圖,其商業模式從根本上被打破。 100%的交易費用支付給礦工,因此以太坊的收入為零。更糟糕的是,激勵區塊鏈驗證的二餅 發行非常高,這使得該鏈非常無利可圖。當然,事後我們知道二餅價格上漲了,但那些年的價格升值純粹來自投機狂熱的逆風,而不是內在因素。
在 2024 年的今天,對上述簡單分析主要有兩種批評。第一種批評指出,自工作量證明年以來發生了很多變化,而第二種批評則提出了更主觀的結構性論點(下一節將對此進行更多討論)。
總之,影響以太坊網路盈利能力的變數有四個:
當我們更新上表時:
結論:以太坊 工作量證明曾經非常無利可圖,其商業模式從根本上被打破了。但是,由於以太坊EIP-1559提案的gas定價更有效,並且自合併以來代幣發行大幅減少,以太坊今天經營著有利可圖的業務。
請注意,工作量證明礦工/權益證明 驗證者也在電力和硬體上花錢,但這裡省略了,因為這是由驗證者而不是“網络”承擔的外部成本。自 2024 年 3 月起,Blob 費用也是 L2 rollups向 以太坊支付的收入專案,但這相對較小,因此也被省略了。
第二種批評認為,將代幣發行視為成本完全是錯誤的。這個論點是由著名的人物提出的,如Jon Charbonneau,Kyle Samani,特別是Anatoly,正如最近與Justin Drake關於Bankless的辯論中看到的那樣。
將代幣發行視為一項費用意味著代幣持有者被稀釋——就像美聯儲用其印鈔機稀釋你的美元儲蓄一樣。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使用者有權通過與Lido等流動性質押平臺質押,在權益證明鏈上接收網路的通貨膨脹代幣發行。此外,二餅質押者還可以獲得優先權費用和最大可提取價值(MEV)付款。
如果你認同這種思路,那麼你會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在流動性質押平臺上質押二餅的實際收益是凈正的。為什麼我作為二餅持有人還要關心以太坊是否「有利可圖」,因為我可以輕鬆獲得這些現金流?
考慮一個思想實驗,從中央銀行印刷機膨脹的所有貨幣同時平等有效地分配給每個公民。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會變得更糟或更好。基尼係數沒有改變,每個人的法幣持有量名義上更高,但相同數量的實際價值追逐相同數量的商品和服務。當然,在現實世界中並非如此。當印鈔機出現故障時,膨脹的貨幣供應量在不同時間到達經濟中的不同參與者,從而使那些首先獲得新貨幣供應量的人受益(稱為坎替隆效應)。但這實際上是權益證明區塊鏈經濟中正在發生的事情。
因此,正如當每個人都平等地從央行的印鈔機獲得相同數量的現金流時,沉迷於美國經濟的“盈利能力”是沒有意義的,看以太坊區塊鏈的“盈利能力”也是沒有意義的。
這還沒完。如果這種分析的邏輯是正確的,代幣發行不是成本,那麼這意味著非質押者實際上正在被稀釋,因為他們沒有得到代幣發行。
那麼關鍵的分析問題是:二餅持有者與二餅質押者的價值流有什麼不同?
這裡有一些注意事項:
總之,“無利可圖”的區塊鏈似乎很糟糕,但質押者仍然從價值流中獲得淨正值。上面的簡單收入 - 成本=利潤框架在傳統金融是有意義的,因為股東對股息支付或資產有法律要求。但股票與L1代幣不同,因此「區塊鏈盈利能力」的宏觀經濟觀點不太重要。
現在讓我們看看Solana。
但正如Solana支援者傾向於認為的那樣,上述估值模型無關緊要,因為SOL持有者可以質押接受網路發行。因此,讓我們看一向SOL持有者與質押者的價值:
為了使這一點回到完整的迴圈,請記住,價值應計僅適用於權益證明鏈的L1代幣。
對於像比特幣(或以太坊預合併)這樣的工作量證明鏈,沒有這樣的價值應計,因為沒有“Lido”,您可以在其中選擇接收BTC 發行份額。BTC 發行是網路的直接支出,類似於美聯儲的印刷USD,稀釋了任何持有美元的人的實際價值。
更糟糕的是,100%的BTC 發行支付給礦工,他們消耗了大量的電力來提供服務,交易所獲得獎勵。礦工將出售BTC以支付其運營成本,因此正在為市場帶來銷售壓力。總之,如果你持有BTC,你不僅被稀釋了代幣發行獎勵,你的持股也受到礦工的巨大拋售壓力。
這一切都使比特幣看起來像是建立在破碎代幣經濟學上的可怕數字資產。然而,這一結論源於試圖將用於二餅的相同估值模型硬塞進BTC。比特幣極簡主義者可能會爭辯說,這犯了一個嚴重的分析錯誤,即將BTC和二餅視為同一類型的資產,而BTC更類似於類似商品的貨幣資產。
如果是這樣,那麼評估BTC需要一種不同類型的模型,正確地定價其貨幣溢價,而不是簡單的收入 - 成本=利潤框架。
比特幣 @_BashCo
無論你站在辯論的哪一邊,不可否認的是,在理想世界中,代幣發行將是零,或者至少接近於零。即使代幣持有者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逃避稀釋,非質押者的價值仍然存在損失,正如Polynya在這裡指出的那樣。所有非質押者都承受著代幣發行的通脹壓力——包括出於安全原因將代幣存放在冷錢包中的任何人、不在鏈上的加密投資者、任何將其 L1 代幣部署到高風險收益率去中心化金融活動的人等。
以太坊界的關鍵思想領袖通常站在“代幣發行是成本”辯論的一邊,而alt-L1則站在另一邊。鑒於以太坊開發人員今天為使二餅通貨緊縮付出了大量努力,以及圍繞進一步降低二餅 發行的持續討論,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以太坊領導者如此強調將發行視為成本。
另一方面,alt-L1 的代幣通脹率往往要高得多,而Solana等鏈上的質押率相對於以太坊要高得多,這可能解釋了將代幣發行解釋為成本的動機。
今天的報告由Swell Network贊助,它是swETH(LST),rwsETH(LRT)和Swell L2(由EigenLayer提供支援的重新質押匯總)的發行人。
Swell L2正在通過GammaSwap,Sturdy,Brahma,Ambient,Ion等頂級去中心化金融協議獲得牽引力,現在致力於在鏈上部署 - 以及許多EigenLayer AVS(其中許多已公開承諾向發射前存款人空投,預計其他協定將緊隨其後)。
超過35種不同的資產可以存入Swell L2,包括LST,LRT,Ethena的USDe等。更多異國情調的資產,如Lyra的eETH和rswETH覆蓋的呼叫金庫和Pendle的PT令牌。存入 PT 代幣可獲得高固定收益率,各種資產的年利率通常超過 20%,同時也使您有資格獲得 Swell L2 空投。這些 PT 代幣包括 PT USDe(2024 年 7 月 25 日)、swETH(2024 年 12 月 26 日)、PT rswETH(2024 年 6 月 27 日)等等。
您還保留所有存入資產的積分和獎勵。在預發佈中存款,即可從鏈上構建的項目中獲得空投,在第三季度推出 L2 時獲得 Swell 的獎勵空投等等!在此處閱讀完整的公告。
假設我們想確定哪個 L1 代幣具有最高的上漲空間。研究的第一步是了解區塊鏈的潛在盈利能力。因此,如果你問華爾街分析師區塊鏈的盈利能力如何,以下是他們的計算方法:
收入(總交易費用)-費用(總代幣發行)=利潤
當應用於工作量證明 以太坊時:
結論很簡單:以太坊 工作量證明無利可圖,其商業模式從根本上被打破。 100%的交易費用支付給礦工,因此以太坊的收入為零。更糟糕的是,激勵區塊鏈驗證的二餅 發行非常高,這使得該鏈非常無利可圖。當然,事後我們知道二餅價格上漲了,但那些年的價格升值純粹來自投機狂熱的逆風,而不是內在因素。
在 2024 年的今天,對上述簡單分析主要有兩種批評。第一種批評指出,自工作量證明年以來發生了很多變化,而第二種批評則提出了更主觀的結構性論點(下一節將對此進行更多討論)。
總之,影響以太坊網路盈利能力的變數有四個:
當我們更新上表時:
結論:以太坊 工作量證明曾經非常無利可圖,其商業模式從根本上被打破了。但是,由於以太坊EIP-1559提案的gas定價更有效,並且自合併以來代幣發行大幅減少,以太坊今天經營著有利可圖的業務。
請注意,工作量證明礦工/權益證明 驗證者也在電力和硬體上花錢,但這裡省略了,因為這是由驗證者而不是“網络”承擔的外部成本。自 2024 年 3 月起,Blob 費用也是 L2 rollups向 以太坊支付的收入專案,但這相對較小,因此也被省略了。
第二種批評認為,將代幣發行視為成本完全是錯誤的。這個論點是由著名的人物提出的,如Jon Charbonneau,Kyle Samani,特別是Anatoly,正如最近與Justin Drake關於Bankless的辯論中看到的那樣。
將代幣發行視為一項費用意味著代幣持有者被稀釋——就像美聯儲用其印鈔機稀釋你的美元儲蓄一樣。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使用者有權通過與Lido等流動性質押平臺質押,在權益證明鏈上接收網路的通貨膨脹代幣發行。此外,二餅質押者還可以獲得優先權費用和最大可提取價值(MEV)付款。
如果你認同這種思路,那麼你會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在流動性質押平臺上質押二餅的實際收益是凈正的。為什麼我作為二餅持有人還要關心以太坊是否「有利可圖」,因為我可以輕鬆獲得這些現金流?
考慮一個思想實驗,從中央銀行印刷機膨脹的所有貨幣同時平等有效地分配給每個公民。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會變得更糟或更好。基尼係數沒有改變,每個人的法幣持有量名義上更高,但相同數量的實際價值追逐相同數量的商品和服務。當然,在現實世界中並非如此。當印鈔機出現故障時,膨脹的貨幣供應量在不同時間到達經濟中的不同參與者,從而使那些首先獲得新貨幣供應量的人受益(稱為坎替隆效應)。但這實際上是權益證明區塊鏈經濟中正在發生的事情。
因此,正如當每個人都平等地從央行的印鈔機獲得相同數量的現金流時,沉迷於美國經濟的“盈利能力”是沒有意義的,看以太坊區塊鏈的“盈利能力”也是沒有意義的。
這還沒完。如果這種分析的邏輯是正確的,代幣發行不是成本,那麼這意味著非質押者實際上正在被稀釋,因為他們沒有得到代幣發行。
那麼關鍵的分析問題是:二餅持有者與二餅質押者的價值流有什麼不同?
這裡有一些注意事項:
總之,“無利可圖”的區塊鏈似乎很糟糕,但質押者仍然從價值流中獲得淨正值。上面的簡單收入 - 成本=利潤框架在傳統金融是有意義的,因為股東對股息支付或資產有法律要求。但股票與L1代幣不同,因此「區塊鏈盈利能力」的宏觀經濟觀點不太重要。
現在讓我們看看Solana。
但正如Solana支援者傾向於認為的那樣,上述估值模型無關緊要,因為SOL持有者可以質押接受網路發行。因此,讓我們看一向SOL持有者與質押者的價值:
為了使這一點回到完整的迴圈,請記住,價值應計僅適用於權益證明鏈的L1代幣。
對於像比特幣(或以太坊預合併)這樣的工作量證明鏈,沒有這樣的價值應計,因為沒有“Lido”,您可以在其中選擇接收BTC 發行份額。BTC 發行是網路的直接支出,類似於美聯儲的印刷USD,稀釋了任何持有美元的人的實際價值。
更糟糕的是,100%的BTC 發行支付給礦工,他們消耗了大量的電力來提供服務,交易所獲得獎勵。礦工將出售BTC以支付其運營成本,因此正在為市場帶來銷售壓力。總之,如果你持有BTC,你不僅被稀釋了代幣發行獎勵,你的持股也受到礦工的巨大拋售壓力。
這一切都使比特幣看起來像是建立在破碎代幣經濟學上的可怕數字資產。然而,這一結論源於試圖將用於二餅的相同估值模型硬塞進BTC。比特幣極簡主義者可能會爭辯說,這犯了一個嚴重的分析錯誤,即將BTC和二餅視為同一類型的資產,而BTC更類似於類似商品的貨幣資產。
如果是這樣,那麼評估BTC需要一種不同類型的模型,正確地定價其貨幣溢價,而不是簡單的收入 - 成本=利潤框架。
比特幣 @_BashCo
無論你站在辯論的哪一邊,不可否認的是,在理想世界中,代幣發行將是零,或者至少接近於零。即使代幣持有者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逃避稀釋,非質押者的價值仍然存在損失,正如Polynya在這裡指出的那樣。所有非質押者都承受著代幣發行的通脹壓力——包括出於安全原因將代幣存放在冷錢包中的任何人、不在鏈上的加密投資者、任何將其 L1 代幣部署到高風險收益率去中心化金融活動的人等。
以太坊界的關鍵思想領袖通常站在“代幣發行是成本”辯論的一邊,而alt-L1則站在另一邊。鑒於以太坊開發人員今天為使二餅通貨緊縮付出了大量努力,以及圍繞進一步降低二餅 發行的持續討論,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以太坊領導者如此強調將發行視為成本。
另一方面,alt-L1 的代幣通脹率往往要高得多,而Solana等鏈上的質押率相對於以太坊要高得多,這可能解釋了將代幣發行解釋為成本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