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碼之國-「法碼」的簡史

中級12/4/2024, 1:46:32 AM
在這個由代碼構建的世界中,代碼是法律、信仰和最終仲裁者。這個規則像一條看不見的鏈條,牢牢地把一個充滿了投機、理想、創新和混亂的世界緊緊地綁在一起。但「代碼即法律」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是如何從警告演變成信仰的呢?

清晨時分,舊金山灣區被薄霧籠罩。在辦公室裡,螢幕的藍光照亮了開發者疲憊的臉龐。他的眼睛布滿血絲,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滑動。這是部署合約之前的最後檢查;每個分號,每個邊界條件,都可能關乎生死存亡。

突然間,Telegram 頻道爆發了。有人發現該項目團隊違反了白皮書中的代幣解鎖承諾。

跨越大洋,在一個模因播放器的屏幕上,無數交易數據線編織在一起,勾勒出鯨魚的動向。DeFi礦工檢查新礦的時間鎖:“72小時,”他們點頭,“安全。”

在Discord上,关于DAO的注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在这种混乱之外,一位人工智能代理悄悄将其推理过程写入区块链。
這是2024年加密世界的一個普通早晨。表面上,這些場景似乎毫無關聯,但在複雜的外表下,有一個看不見的聯繫將它們全部連接在一起。而這種聯繫就是對「代碼即法律」堅定不移的信念。

在這個由代碼構建的世界中,代碼就是法律、信仰和最終仲裁者。這個規則就像一條看不見的鎖鏈,緊緊地將充滿投機、理想、創新和混亂的世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它是加密世界的基石,也是無數故事誕生的土壤。

但“代碼即法律”到底意味著什麼?這個詞語是如何從一個警告演變為一種信念的?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到 25 年前的某一天,回到哈佛法學院的一個辦公室…

代碼就是法律

1999年11月,在哈佛校園裡,秋天的寒意彌漫著。勞倫斯·萊西格教授坐在辦公室裡。他因在微軟反壟斷案中擔任中立的法律專家而聲名大噪,而他的新書《代碼:和其他法律》即將出版。

互聯網的浪潮在1990年代席捲美國,而幾年前,Lessig開始思考一個似乎很簡單的問題:在傳統社會中,行為受到法律、道德、市場和物理法則的限制。但在網絡空間中,這些限制似乎變得模糊了。然而,另一種形式的限制似乎更加直接:系統管理員通過設置權限來控制用戶的行為。這種控制不是通過威脅懲罰來實施的,而是通過直接確定什麼是可能的和什麼是不可能的。他在筆記本上寫道:“在Unix系統中,如果你沒有權限,你就無法打開那個文件。這不是一種法律限制,而是更基本的東西。”

在他面前的筆記本上,有一個簡單的圖表:TCP/IP協議的分層結構。手稿指出,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設計,因為該協議不關心數據包的內容或你是誰。它只關心一件事:根據協議的規則傳輸數據。這種“無需許可”的品質使互聯網成為一片自由的土地。

但是Lessig也敏锐地观察到,新的墙壁正在这片自由的TCP/IP土地上生长。亚马逊可以关闭您的账户,AOL可以阻止您的登录,Google可以决定应该显示什么内容。建立在开放协议上的商业平台正在创造新的控制形式。

他的書的第一章名為“代碼即法”,但這個詞語並不是作為讚揚,而是作為警告。萊西格擔心如果商業巨頭和政府控制代碼的撰寫,他們就能控制整個網絡空間。

“每個時代都有潛在的監管機構威脅著自由,我們生活在網路空間的時代,網路空間也有監管機構,這個監管機構威脅著我們的自由。這個調節器就是代碼。它決定了保護隱私和審查言論的難易程度。它會影響資訊是普遍可訪問的還是分層的。它決定誰可以查看將監視的內容或內容。在許多方面,只有當我們了解代碼的本質時,我們才能開始認識到網路空間的監管。

兩個月後,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關於該書的評論,稱:

“这些讨论是有深度的,但是这些讨论的前提是不稳定的;Lessig没有提供太多证据来证明隐私和自由在互联网上丧失了。”

某种意义上,Lessig 預見了未來。但他沒有預見到他的警告很快會變成一面旗幟。在硅谷的車庫裡,在密碼學家的研究室裡,在世界各地的電腦前,一群人正在醞釀一場革命。他們不會被代碼奴役;相反,他們的目標是利用代碼重建自由。

智能合約

1994年,在華盛頓。賽博朋克運動的成員之一尼克·薩博(Nick Szabo)正在他的簡陋公寓裡寫作。他的屏幕上顯示著一篇有關“智能合約”的論文。他的公寓裡擺滿了有關法律和計算機科學的書籍,反映了他對兩個領域的雙重熱情。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法律的確定性與計算機程序的精確性結合起來。 “想像一台自動販賣機,” Szabo寫道,“這是智能合約的最簡單形式。它不需要法官強制執行合約,也不需要警察維持秩序。規則被寫入了機器的程序中。”

“传统合同存在太多问题,”他告诉一位采访他的记者。“履行依赖于人们的意愿,而争议解决需要漫长的诉讼。但如果我们能将合同编码为程序,它们将严格按照预定规则运行。没有法官,没有律师,只有代码。”

記者問為什麼人們會相信代碼,Szabo神秘地笑了笑:“因為代碼不會撒謊。它不會受賄,受威脅,也不會隨意改變主意。它只是忠實地遵循已建立的規則。”

在隨後的論文中,Szabo對他的智能合約概念進行了闡述:

智能合約是一種電腦化的交易協議,用於執行合約的條款。智能合約設計的整體目標是滿足常見的合約條件,減少惡意和意外異常,並減少對可信中介的需求。我相信,大大降低執行某些合約的交易成本,以及基於智能合約創建新型業務和社會機構的潛力是巨大的,但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然而,實現這一願景的技術基礎還未出現。 Szabo 和其他密碼朋克們將不得不等待更多年。

比特幣

2008年10月31日晚上,一个宁静的万圣节晚上,Satoshi@gmx.com發送了一封將改變歷史的電子郵件。主題很簡單:比特幣P2P電子現金論文。
這封發送到加密郵件清單的電子郵件寫道:「我一直在研究一種新的電子現金系統,該系統完全是點對點的,沒有受信任的第三方。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被挖掘出來。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人可以打破代碼的規則。“代碼即法律”,這是來自萊西格教授的警告,進化成為密碼社區的理想,最終在比特幣中找到了它的第一個完整實現。

以太坊

2013年秋天,在多倫多大學的一家咖啡館裡,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正在他的筆記本上勾勒圖表。作為《比特幣雜誌在他彻底研究了比特币代码的每一行之后,他认为比特币的设计过于保守。他对同行们说:“比特币证明了基于代码的治理是可能的,但为什么要把它局限于货币的转移呢?如果我们能创建一个图灵完备的系统呢…” 这个想法很快演变成了以太坊的白皮书。Vitalik设想了一个“全球计算机”,任何人都可以部署智能合约并创建各种应用。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是瘋狂的,”一位早期貢獻者回憶道。“我們要構建一個完全由代碼管理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運行程序。風險太大。”但這正是“代碼即法則”概念發展的下一步:不僅平台本身由代碼管理,而且在其上運行的每個應用程序也遵循相同的原則。

尼克·薩博(Nick Szabo)十多年前設想的智能合約終於找到了實施的土壤。一個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生態系統開始形成。從簡單的代幣發行到複雜的金融協定,再到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不可變代碼開始接管這個世界越來越多的場景。

The DAO

2016年4月,在瑞士,Slock.it團隊介紹了他們的宏偉計劃:The DAO,一個完全由代碼管理的去中心化投資基金。

“想象一個沒有董事會或CEO的基金,”創始人克里斯托夫·延茨表示。“所有決定都是由代幣持有人通過智能合約投票決定的。這就是‘代碼即法律’的最終實踐。”

The DAO的眾籌活動啟動後僅28天,就籌集了1.5億美元的ETH,在當時創下了最大的眾籌努力記錄。一位早期參與者說:“人們信任代碼。”“智能合約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檢查它。這不依賴於人們的承諾,而是依賴於不可變的代碼。”

然而,在這看似完美的程式碼中,隱藏著一個致命的缺陷。在2016年6月17日早上,一位匿名駭客在The DAO合約中發現了一個遞迴呼叫漏洞。通過精心製作的交易,駭客開始將ETH從The DAO轉移到一個子DAO中。“從理論上講,這完全符合合約的規則,”一位安全研究人員解釋道。“駭客並沒有‘破壞’程式碼;他只是利用了一個允許的操作。從‘程式碼即法律’的角度來看,這是完全‘合法’的。”

然而,在超過360萬ETH轉移後,整個以太坊社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如果‘代码即法律’,那么这次攻击就是合法的,”一方辩称。“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不喜欢结果就改变规则。这违背了分权的基本原则。”

“但代碼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人們,”反對派反駁道。“如果代碼導致明顯不公正的結果,我們有責任加以更正。”

激烈的辯論持續了幾週。最終,Vitalik和以太坊核心團隊提出了一個硬分叉:回滾區塊鏈,將被盜資金退還給一個新的合約。

這個決定引發了更大的爭議。一些社區成員支持原始鏈,導致了以太經典(ETC)的產生。這不僅是區塊鏈的分裂,也是意識形態上的分歧。

“對於許多人來說,「代碼即法律」的純粹理想已經破碎,”一位早期的以太坊開發者嘆道,“我們意識到代碼永遠不可能完美無缺。”

法典是法律嗎?

2020年夏天,加密世界見證了一股新的興奮浪潮:DeFi夏季。各種創新項目迅速湧現:Aave的閃電貸款、Curve的穩定幣交易、Yearn的收益匯集...每個項目都在使用代碼重新定義金融的可能性。

但隨著熱情的提高,風險也越來越大。“你還記得YAM嗎?”一位DeFi礦工回憶道。“代碼中的一個小錯誤導致治理機制完全崩潰。它提醒我們,“代碼就是法律”是一把雙刃劍。代碼錯誤的後果可能比人為錯誤更嚴重。

在2022年初,隨著Web3的廣泛應用,DAO經歷了爆炸式增長,每個DAO都在探索去中心化協作和治理的新可能性。

“起初,我們認為 DAO 是通過代幣投票來編碼管理組織的,”一個 DAO 的成員回憶道。“但很快我們意識到現實要複雜得多。看看每個主要 DAO 的治理過程——表面上,它是通過智能合約執行的,但真正的決策常常發生在 Discord 或論壇討論中。這些非基於代碼的政治協調實際上是 DAO 運營的核心。”

“代碼確實是法律,但不是唯一的法律,”DAO的一位核心成員說。“它更像是法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與其他部分協調工作——社區討論、專家意見、現實世界的限制等。

就在一个月前,NounsDAO的提案662引发了更深入的思考。虽然大多数DAO依赖于人类协调而不是代码来进行操作,但NounsDAO几乎完全通过智能合约代码进行操作。然而,提案662建议在怀俄明州注册DUNA实体,接受链下法律体系。

這在社區內引起了激烈的辯論。「我們加入NounsDAO是因為它證明了完全由代碼管理的組織是可能的!」一位成員憤怒地說道。「現在你想用法律系統來取代代碼,這不是向傳統系統投降嗎?」

“我們不能假裝現實世界不存在,”該提案的支援者說。“最終,DAO 必須在現實世界中運行。合理的妥協不是背叛理想;這使它們具有可持續性。

支持這個提案的人數逐漸但穩定地增加,最終通過了。

幾乎同時,加密世界迎來了一位新的參與者:AI代理人。

在“代碼就是法律”的世界里,人工智慧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棲息地。這裡的規則是明確的,可驗證的,不受人為干擾,最重要的是,它們不區分人類和人工智慧。協定只關心是否遵循預設的規則,允許人工智慧自主交易、提供服務和參與治理。所有決策和操作都可以通過代碼做出。

在這個加密世界中,代碼即法律,算法主宰價值,AI Agent首次從一段代碼轉變為一種存在。隨著越來越多的AI Agent加入,加密世界將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人類和AI在相同的規則下互動,創造前所未有的協作模式。

二十五年

在12天后,Code和其他法律的网络空间出版25周年纪念日。在这25年的时间里,“Code is Law”已经走上了一条意想不到的道路。它已经从对数字威权主义的警示变成了加密朋克反叛的象征,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测试、调整和演变。这一概念的演变反映了我们对数字世界的理解不断深入:

最初,萊西格警告說代碼可能成為控制網絡空間的工具。這種擔憂至今仍然非常相關-技術公司通過算法影響用戶,在人工智能時代,一個不安全的模型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結果。

然后,加密朋克们将这个警告变成了行动。比特币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代码不仅可以限制自由,还可以保护自由。DAO事件是一面镜子,反映了纯代码治理的局限性。但这个失败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它促使我们问:代码应该如何与人类社会互动?

DeFi的興起帶來了新的驚喜:在某些情況下,代碼確實可以比傳統規則更有效。自動化做市商、閃電貸和無許可借貸展示了代碼治理的獨特優勢。

DAO的演變是最令人啟發的。從教條主義的“僅代碼”方法到尋求與現實世界的平衡,這個過程反映了一個重要的現實:至少目前來說,代碼不能取代所有其他規則,而是必須共存並相互補充。

人工智慧的引入開闢了新的可能性。隨著人工智慧開始在區塊鏈上自主運行,「代碼即法律」可能會獲得一個新的維度。

窗外,舊金山的晨霧正在消散。一個新的一天已經開始。在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由無數節點組成的區塊鏈網絡正在運作。智能合約,就像不知疲倦的守護者,忠實地執行著它們的使命;DAO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治理實驗;AI代理正在以超越人類想像力的速度演化,為由代碼所構建的世界開拓出新的存在形式。

這是由代碼創建的新世界。它並不完美,但充滿活力;它有缺陷,但不斷演進;它仍然年輕,但已展現改變世界的潛力。它應許著使世界變得更開放、更透明、更公正。儘管這個承諾還沒有完全實現,但每個參與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推動著這個承諾變成現實。

25年來,《法典就是法》最深刻的教訓也許是:它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學說,而是一個持續的實驗,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個由代碼構建的世界里,人們不僅是規則的追隨者,也是規則的創造者。人們編寫的每一行代碼都在塑造世界的未來。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Chao所有版權屬於原作者[@cwweb3]. 如果有對此轉載的異議,請聯繫gate 學習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中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剽竊翻譯的文章。

程式碼之國-「法碼」的簡史

中級12/4/2024, 1:46:32 AM
在這個由代碼構建的世界中,代碼是法律、信仰和最終仲裁者。這個規則像一條看不見的鏈條,牢牢地把一個充滿了投機、理想、創新和混亂的世界緊緊地綁在一起。但「代碼即法律」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是如何從警告演變成信仰的呢?

清晨時分,舊金山灣區被薄霧籠罩。在辦公室裡,螢幕的藍光照亮了開發者疲憊的臉龐。他的眼睛布滿血絲,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滑動。這是部署合約之前的最後檢查;每個分號,每個邊界條件,都可能關乎生死存亡。

突然間,Telegram 頻道爆發了。有人發現該項目團隊違反了白皮書中的代幣解鎖承諾。

跨越大洋,在一個模因播放器的屏幕上,無數交易數據線編織在一起,勾勒出鯨魚的動向。DeFi礦工檢查新礦的時間鎖:“72小時,”他們點頭,“安全。”

在Discord上,关于DAO的注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在这种混乱之外,一位人工智能代理悄悄将其推理过程写入区块链。
這是2024年加密世界的一個普通早晨。表面上,這些場景似乎毫無關聯,但在複雜的外表下,有一個看不見的聯繫將它們全部連接在一起。而這種聯繫就是對「代碼即法律」堅定不移的信念。

在這個由代碼構建的世界中,代碼就是法律、信仰和最終仲裁者。這個規則就像一條看不見的鎖鏈,緊緊地將充滿投機、理想、創新和混亂的世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它是加密世界的基石,也是無數故事誕生的土壤。

但“代碼即法律”到底意味著什麼?這個詞語是如何從一個警告演變為一種信念的?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到 25 年前的某一天,回到哈佛法學院的一個辦公室…

代碼就是法律

1999年11月,在哈佛校園裡,秋天的寒意彌漫著。勞倫斯·萊西格教授坐在辦公室裡。他因在微軟反壟斷案中擔任中立的法律專家而聲名大噪,而他的新書《代碼:和其他法律》即將出版。

互聯網的浪潮在1990年代席捲美國,而幾年前,Lessig開始思考一個似乎很簡單的問題:在傳統社會中,行為受到法律、道德、市場和物理法則的限制。但在網絡空間中,這些限制似乎變得模糊了。然而,另一種形式的限制似乎更加直接:系統管理員通過設置權限來控制用戶的行為。這種控制不是通過威脅懲罰來實施的,而是通過直接確定什麼是可能的和什麼是不可能的。他在筆記本上寫道:“在Unix系統中,如果你沒有權限,你就無法打開那個文件。這不是一種法律限制,而是更基本的東西。”

在他面前的筆記本上,有一個簡單的圖表:TCP/IP協議的分層結構。手稿指出,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設計,因為該協議不關心數據包的內容或你是誰。它只關心一件事:根據協議的規則傳輸數據。這種“無需許可”的品質使互聯網成為一片自由的土地。

但是Lessig也敏锐地观察到,新的墙壁正在这片自由的TCP/IP土地上生长。亚马逊可以关闭您的账户,AOL可以阻止您的登录,Google可以决定应该显示什么内容。建立在开放协议上的商业平台正在创造新的控制形式。

他的書的第一章名為“代碼即法”,但這個詞語並不是作為讚揚,而是作為警告。萊西格擔心如果商業巨頭和政府控制代碼的撰寫,他們就能控制整個網絡空間。

“每個時代都有潛在的監管機構威脅著自由,我們生活在網路空間的時代,網路空間也有監管機構,這個監管機構威脅著我們的自由。這個調節器就是代碼。它決定了保護隱私和審查言論的難易程度。它會影響資訊是普遍可訪問的還是分層的。它決定誰可以查看將監視的內容或內容。在許多方面,只有當我們了解代碼的本質時,我們才能開始認識到網路空間的監管。

兩個月後,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關於該書的評論,稱:

“这些讨论是有深度的,但是这些讨论的前提是不稳定的;Lessig没有提供太多证据来证明隐私和自由在互联网上丧失了。”

某种意义上,Lessig 預見了未來。但他沒有預見到他的警告很快會變成一面旗幟。在硅谷的車庫裡,在密碼學家的研究室裡,在世界各地的電腦前,一群人正在醞釀一場革命。他們不會被代碼奴役;相反,他們的目標是利用代碼重建自由。

智能合約

1994年,在華盛頓。賽博朋克運動的成員之一尼克·薩博(Nick Szabo)正在他的簡陋公寓裡寫作。他的屏幕上顯示著一篇有關“智能合約”的論文。他的公寓裡擺滿了有關法律和計算機科學的書籍,反映了他對兩個領域的雙重熱情。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法律的確定性與計算機程序的精確性結合起來。 “想像一台自動販賣機,” Szabo寫道,“這是智能合約的最簡單形式。它不需要法官強制執行合約,也不需要警察維持秩序。規則被寫入了機器的程序中。”

“传统合同存在太多问题,”他告诉一位采访他的记者。“履行依赖于人们的意愿,而争议解决需要漫长的诉讼。但如果我们能将合同编码为程序,它们将严格按照预定规则运行。没有法官,没有律师,只有代码。”

記者問為什麼人們會相信代碼,Szabo神秘地笑了笑:“因為代碼不會撒謊。它不會受賄,受威脅,也不會隨意改變主意。它只是忠實地遵循已建立的規則。”

在隨後的論文中,Szabo對他的智能合約概念進行了闡述:

智能合約是一種電腦化的交易協議,用於執行合約的條款。智能合約設計的整體目標是滿足常見的合約條件,減少惡意和意外異常,並減少對可信中介的需求。我相信,大大降低執行某些合約的交易成本,以及基於智能合約創建新型業務和社會機構的潛力是巨大的,但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然而,實現這一願景的技術基礎還未出現。 Szabo 和其他密碼朋克們將不得不等待更多年。

比特幣

2008年10月31日晚上,一个宁静的万圣节晚上,Satoshi@gmx.com發送了一封將改變歷史的電子郵件。主題很簡單:比特幣P2P電子現金論文。
這封發送到加密郵件清單的電子郵件寫道:「我一直在研究一種新的電子現金系統,該系統完全是點對點的,沒有受信任的第三方。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被挖掘出來。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人可以打破代碼的規則。“代碼即法律”,這是來自萊西格教授的警告,進化成為密碼社區的理想,最終在比特幣中找到了它的第一個完整實現。

以太坊

2013年秋天,在多倫多大學的一家咖啡館裡,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正在他的筆記本上勾勒圖表。作為《比特幣雜誌在他彻底研究了比特币代码的每一行之后,他认为比特币的设计过于保守。他对同行们说:“比特币证明了基于代码的治理是可能的,但为什么要把它局限于货币的转移呢?如果我们能创建一个图灵完备的系统呢…” 这个想法很快演变成了以太坊的白皮书。Vitalik设想了一个“全球计算机”,任何人都可以部署智能合约并创建各种应用。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是瘋狂的,”一位早期貢獻者回憶道。“我們要構建一個完全由代碼管理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運行程序。風險太大。”但這正是“代碼即法則”概念發展的下一步:不僅平台本身由代碼管理,而且在其上運行的每個應用程序也遵循相同的原則。

尼克·薩博(Nick Szabo)十多年前設想的智能合約終於找到了實施的土壤。一個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生態系統開始形成。從簡單的代幣發行到複雜的金融協定,再到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不可變代碼開始接管這個世界越來越多的場景。

The DAO

2016年4月,在瑞士,Slock.it團隊介紹了他們的宏偉計劃:The DAO,一個完全由代碼管理的去中心化投資基金。

“想象一個沒有董事會或CEO的基金,”創始人克里斯托夫·延茨表示。“所有決定都是由代幣持有人通過智能合約投票決定的。這就是‘代碼即法律’的最終實踐。”

The DAO的眾籌活動啟動後僅28天,就籌集了1.5億美元的ETH,在當時創下了最大的眾籌努力記錄。一位早期參與者說:“人們信任代碼。”“智能合約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檢查它。這不依賴於人們的承諾,而是依賴於不可變的代碼。”

然而,在這看似完美的程式碼中,隱藏著一個致命的缺陷。在2016年6月17日早上,一位匿名駭客在The DAO合約中發現了一個遞迴呼叫漏洞。通過精心製作的交易,駭客開始將ETH從The DAO轉移到一個子DAO中。“從理論上講,這完全符合合約的規則,”一位安全研究人員解釋道。“駭客並沒有‘破壞’程式碼;他只是利用了一個允許的操作。從‘程式碼即法律’的角度來看,這是完全‘合法’的。”

然而,在超過360萬ETH轉移後,整個以太坊社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如果‘代码即法律’,那么这次攻击就是合法的,”一方辩称。“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不喜欢结果就改变规则。这违背了分权的基本原则。”

“但代碼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人們,”反對派反駁道。“如果代碼導致明顯不公正的結果,我們有責任加以更正。”

激烈的辯論持續了幾週。最終,Vitalik和以太坊核心團隊提出了一個硬分叉:回滾區塊鏈,將被盜資金退還給一個新的合約。

這個決定引發了更大的爭議。一些社區成員支持原始鏈,導致了以太經典(ETC)的產生。這不僅是區塊鏈的分裂,也是意識形態上的分歧。

“對於許多人來說,「代碼即法律」的純粹理想已經破碎,”一位早期的以太坊開發者嘆道,“我們意識到代碼永遠不可能完美無缺。”

法典是法律嗎?

2020年夏天,加密世界見證了一股新的興奮浪潮:DeFi夏季。各種創新項目迅速湧現:Aave的閃電貸款、Curve的穩定幣交易、Yearn的收益匯集...每個項目都在使用代碼重新定義金融的可能性。

但隨著熱情的提高,風險也越來越大。“你還記得YAM嗎?”一位DeFi礦工回憶道。“代碼中的一個小錯誤導致治理機制完全崩潰。它提醒我們,“代碼就是法律”是一把雙刃劍。代碼錯誤的後果可能比人為錯誤更嚴重。

在2022年初,隨著Web3的廣泛應用,DAO經歷了爆炸式增長,每個DAO都在探索去中心化協作和治理的新可能性。

“起初,我們認為 DAO 是通過代幣投票來編碼管理組織的,”一個 DAO 的成員回憶道。“但很快我們意識到現實要複雜得多。看看每個主要 DAO 的治理過程——表面上,它是通過智能合約執行的,但真正的決策常常發生在 Discord 或論壇討論中。這些非基於代碼的政治協調實際上是 DAO 運營的核心。”

“代碼確實是法律,但不是唯一的法律,”DAO的一位核心成員說。“它更像是法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與其他部分協調工作——社區討論、專家意見、現實世界的限制等。

就在一个月前,NounsDAO的提案662引发了更深入的思考。虽然大多数DAO依赖于人类协调而不是代码来进行操作,但NounsDAO几乎完全通过智能合约代码进行操作。然而,提案662建议在怀俄明州注册DUNA实体,接受链下法律体系。

這在社區內引起了激烈的辯論。「我們加入NounsDAO是因為它證明了完全由代碼管理的組織是可能的!」一位成員憤怒地說道。「現在你想用法律系統來取代代碼,這不是向傳統系統投降嗎?」

“我們不能假裝現實世界不存在,”該提案的支援者說。“最終,DAO 必須在現實世界中運行。合理的妥協不是背叛理想;這使它們具有可持續性。

支持這個提案的人數逐漸但穩定地增加,最終通過了。

幾乎同時,加密世界迎來了一位新的參與者:AI代理人。

在“代碼就是法律”的世界里,人工智慧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棲息地。這裡的規則是明確的,可驗證的,不受人為干擾,最重要的是,它們不區分人類和人工智慧。協定只關心是否遵循預設的規則,允許人工智慧自主交易、提供服務和參與治理。所有決策和操作都可以通過代碼做出。

在這個加密世界中,代碼即法律,算法主宰價值,AI Agent首次從一段代碼轉變為一種存在。隨著越來越多的AI Agent加入,加密世界將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人類和AI在相同的規則下互動,創造前所未有的協作模式。

二十五年

在12天后,Code和其他法律的网络空间出版25周年纪念日。在这25年的时间里,“Code is Law”已经走上了一条意想不到的道路。它已经从对数字威权主义的警示变成了加密朋克反叛的象征,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测试、调整和演变。这一概念的演变反映了我们对数字世界的理解不断深入:

最初,萊西格警告說代碼可能成為控制網絡空間的工具。這種擔憂至今仍然非常相關-技術公司通過算法影響用戶,在人工智能時代,一個不安全的模型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結果。

然后,加密朋克们将这个警告变成了行动。比特币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代码不仅可以限制自由,还可以保护自由。DAO事件是一面镜子,反映了纯代码治理的局限性。但这个失败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它促使我们问:代码应该如何与人类社会互动?

DeFi的興起帶來了新的驚喜:在某些情況下,代碼確實可以比傳統規則更有效。自動化做市商、閃電貸和無許可借貸展示了代碼治理的獨特優勢。

DAO的演變是最令人啟發的。從教條主義的“僅代碼”方法到尋求與現實世界的平衡,這個過程反映了一個重要的現實:至少目前來說,代碼不能取代所有其他規則,而是必須共存並相互補充。

人工智慧的引入開闢了新的可能性。隨著人工智慧開始在區塊鏈上自主運行,「代碼即法律」可能會獲得一個新的維度。

窗外,舊金山的晨霧正在消散。一個新的一天已經開始。在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由無數節點組成的區塊鏈網絡正在運作。智能合約,就像不知疲倦的守護者,忠實地執行著它們的使命;DAO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治理實驗;AI代理正在以超越人類想像力的速度演化,為由代碼所構建的世界開拓出新的存在形式。

這是由代碼創建的新世界。它並不完美,但充滿活力;它有缺陷,但不斷演進;它仍然年輕,但已展現改變世界的潛力。它應許著使世界變得更開放、更透明、更公正。儘管這個承諾還沒有完全實現,但每個參與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推動著這個承諾變成現實。

25年來,《法典就是法》最深刻的教訓也許是:它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學說,而是一個持續的實驗,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個由代碼構建的世界里,人們不僅是規則的追隨者,也是規則的創造者。人們編寫的每一行代碼都在塑造世界的未來。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Chao所有版權屬於原作者[@cwweb3]. 如果有對此轉載的異議,請聯繫gate 學習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中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剽竊翻譯的文章。
Comece agora
Inscreva-se e ganhe um cupom de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