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9 月 15 日对于加密货币社群的许多人而言是重要的一天,以太坊的信标链在启动质押近 2 年后终于要和以太坊主网合并(The Merge),完成共识机制的转换,正式弃用了工作量证明而改采权益证明算法,并将运行以太坊区块链网络的能源消耗降低了 99% 以上。
正当许多人庆祝期盼已久的以太坊 2.0 升级终于揭开序幕时,另一个角落里,有一群人反而因为这次的合并而感到五味杂陈。他们是过去七年来付出心血默默支撑着以太坊网络运作的矿工们。无论币价的波动有多么剧烈,这群矿工们都努力维护设备运转,以确保以太坊的主网不会停摆。此次的合并意味着矿工们的任务结束了,今后的以太坊将不再需要他们。
当以太坊的矿工不能继续在以太坊上挖矿时,他们该怎么办呢?这是个 190 亿美元的问题,因为以太坊成立至今,其快速发展的生态系也连带创造出了一个市值 190 亿美元的以太币挖矿产业,其中又有不少的资金比例是投注在难以挪作他用的挖矿硬件设备上。这个市场因为以太坊而兴起,却也因为以太坊而面临终结的命运,现在矿工需要带着他们的矿机在这个即将坍塌的矿坑里挖出一条生路。
为了确保区块链网络上的分散式帐本可以正确地纪录每一笔交易信息且不会因为恶意的攻击者而遭到窜改,不同的区块链协议都采用了各自的共识机制算法,使区块链网络的参与者互相监督。
共识机制让彼此间互相独立的设备节点对于需要处理的交易产生一致的认知和结果,并有效阻绝错误的信息传递,以维护区块链网络在使用上的安全及可靠度,从而达到稳健运行的目的。
以太坊最初创立时,与比特币区块链网络相同,都使用称为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简称 PoW)的共识机制,来确保区块链帐本的一致性与不可篡改特性。在升级前的以太坊网络中,节点需要解出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目后,才能获得区块链的记帐权以更新帐本信息。作为协助以太坊运作的奖励,解出题目完成记帐的节点将获得新发行的以太币(ETH)作为报酬。
解出数学题目需要耗费电力与设备的计算能力,算力越高的参与者越有机会获得记帐奖励,通过网络节点间的竞争即可确保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纪录都由最大的算力背书,使所有的参与者间达成共识并确保网路的安全性。由于这种共识机制系通过不可欺瞒的工作产生,因此被称作工作量证明。
每一枚新发行的以太币都是因为新区块的创建而释出,这些争取以太坊记帐权的参与者就好比是矿坑中挖掘黄金的矿工一般。节点设备就是矿机,矿机性能的高低取决于设备的算力大小,计算复杂数学题目的过程就是挖矿,所能获得的报酬奖励则是以太币。
在 2022 年 9 月过渡到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简称 PoS)的共识机制前,以太坊挖矿和比特币挖矿相同,已经发展成高度资本密集的产业。自 2015 年底问世至今,以太坊主网的挖矿难度(以哈希率表示)从不到 100 Gigahash/sec 一路上升,并于 2022 年中突破 1 Petahash/sec,整整增加了超过 1 万倍,使用的矿机也从简单的家用电脑变成功能特化的 GPU 和 ASIC 矿机,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才有机会挖掘到以太币。随着以太坊 2.0 的升级,工作量证明的以太坊挖矿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能源消耗大幅减少的质押挖矿。
图来自 2Miners.com
在区块链的领域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共识机制,工作量证明(PoW)与权益证明(PoS)仅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两种算法。目前并没有一种绝对优势的共识机制,不同的算法之间各有所长,也都有其不足之处。
尽管以太坊主网于 2015 年启动时是使用工作量证明(PoW)的算法,但早在 2014 年时开发团队就已经将权益证明(PoS)的规划写进了以太坊白皮书之中,并在 2015 年 9 月的先行网解冻 (Frontier thawing)升级中引入了以太币挖矿的难度炸弹(Difficulty Bomb),难度炸弹引爆后以太坊矿工将不可能通过算力获得以太币,为未来硬分叉过渡至权益证明做好了准备。
判断一个区块链网络的好坏,最常使用三项标准来衡量:安全性、扩容性、去中心化程度。在追求其中两项表现的时候,往往必须以牺牲另一项的发挥作为代价,因此又被称为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
图来自 V 神博客
工作量证明是一种优秀的共识机制,能够用于搭建非常安全的支付网络,除非攻击者能够掌控区块链网络中超过 51% 的算力,否则不可能对交易信息进行窜改。然而高度的安全性建立在庞大的设备开销与电力花费之上,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节点数量增加,设备的规格要求将越来越高,只剩资本雄厚的企业公司能够参与,进而产生中心化的危机,也限制了区块链网络大规模普及的可能性。
为了克服区块链网络的高度资本与能源密集需求,升级后的以太坊改用权益证明的共识机制。参与者不再需要购买昂贵的设备或是消耗大量电力提供算力,而是将以太币质押在验证人节点中,以获取区块链网络的记帐权,收取手续费奖励。权益证明能够显著地降低参与门槛,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普通的个人端电脑就能运行节点,使更多人得以加入促成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和提升安全性,也为日后的扩容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 2022 在 9 月 15 日,以太坊网络总难度达到 58,750,000,000,000,000,000,000 时,信标链与主网间的合并完成。由于共识机制的转换,升级后的以太坊主网由质押 ETH 的验证人节点维护,而不是由提供算力的矿工运行,因此对矿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无法继续使用挖矿设备取得 ETH,新流通的以太币会分配给质押至少 32 枚以太币的验证人节点,作为创建区块与验证交易的奖励。
这并非矿工们第一次遭遇收入骤减的困境,早在 2017 年时代号拜占庭(Byzantium)的升级中,就曾将每个区块的挖矿奖励从 5 ETH 下调 40% 降至 3 ETH。在代号伦敦(London)的升级完成后,以太坊的 Gas Fee 结构发生改变,从原本的交易手续费由矿工全拿,转变成以太坊主网销毁 Base Fee 而矿工仅能收取小费(Tips)的结果,两次动刀都降低了矿工的收益率、拉长了投资回本周期。
然而这次的合并是让收益率归零了,以往只要扩充设备与算力还能维持一定的收益率,现在即使提供以太坊区块链算力也不会再有收入。由于矿机设备与挖矿的成本高昂,矿工们不可能无偿地继续提供算力,因此一夕之间这群矿工们失业了,他们必须寻找其他可以通过提供算力换取收益的途径,否则就只能将设备折价变卖以减少损失。
挖取 ETH 的矿机有两种,分别是 ASIC 矿机和 GPU 矿机。 ASIC 是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的简称,这类型的矿机使用专用的集成电路,针对以太坊区块链的算法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挖矿的收益率。这类型的矿机属于功能特化的设备,在以太坊停止发放工作量证明的挖矿奖励后也很难挪作他用,是此次以太坊合并中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据统计 ASIC 矿机提供了将近 30% 的以太坊主网算力。
至于使用 GPU 矿机的矿工们,则会多出一些选项,大致上可以分成四个路线:
1.改挖其他使用工作量证明的加密货币
合并前的以太坊并非是唯一使用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协议,像 ETC、Ergo、Ravencoin、Dogecoin、Litecoin 等也都属于矿工们可以提供算力而获得的加密货币。以 GPU 矿机中较为通用的显示卡型号 RTX 3060 Ti 为例,在以太坊合并前使用 3060 Ti 的矿机在各区块链网络提供的算力占比如下表所示。
以上数据由 NiceHash 于 2022/08 统计。
2.接入中心化的高性能计算中心
高性能 GPU 运算在科学研究、国防工业、媒体娱乐、金融服务、机器学习等不同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尽管相较于以太坊合并前的 ETH 挖矿而言收入大打折扣,但在加密货币市场不确定因素众多的情况下,出售算力给不同的产业应用不失为一个权宜之策,目前两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大型矿商公司 Hut 8 和 Hive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已经宣布会转型成高性能的 GPU 计算中心。
3.为一些区块链的 Web3 协议提供计算资源
不少创新的区块链项目和应用程序,都是由去中心化的算力平台驱动。一些范例包括渲染网络(Render Network),符合艺术创作者与 GPU 算力提供者的需求,让用户能够方便且快速地完成图像渲染工作。串流媒体项目 Livepeer Protocol 则是运用算力提供者的 GPU 与网络频宽资源,让媒体创作者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完成视频转码与即时直播。其他像是 Starkware 这类通过第三方运算以辅助零知识证明的协议,在以太坊升级后也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4.质押 ETH 运营验证人节点
过去这段期间,以太坊的矿工们一路走来即使尚未变现回本,多少也是累积了一定数量的 ETH。若此时将以太币全数卖出仍不足以支付投资成本的话,将持有的 ETH 委托给验证人节点参与 ETH 质押,甚至是自行架设主机质押 32 枚 ETH 运营验证人节点,等待市场条件转好价格上涨时再出售也是可能采取的策略。然而质押的 ETH 目前尚未开放赎回,会有时间成本,且 ETH 质押的收益率远低于以往挖矿获得的以太币产出,这些会是矿工们需要纳入考量的要点。
先前所讨论的内容,都是假定以太坊矿工继续做老本行,改到其他加密货币挖矿,或是将原本的矿机挪作他用的行为。不过正如同不能用一个人的过去来断言未来命运一般,若将时间拉长来看,矿工们自然也不会仅有眼下所见的这几个选择。人力物力资本都是可以流动的,是否要继续留下来挖矿,还是悬崖勒马转战其他领域,端看是否挖矿这个产业仍有发展潜力。
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的挖矿收益数据
根据 Coin Metrics 统计,2021 年间比特币矿工的挖矿累积收入高达 160 亿美元,而同期间以太坊矿工则获得了价值 180 亿美元的以太币奖励,挖矿一年的产出就几乎把整个挖矿产业的市值 190 亿美元挖回来了,年化收益率接近 100%。过去几年中比特币和以太币从熊市底部到牛市高点动辄数十倍的涨幅,也让许多人心中留下了“挖矿永赚”的印象。
然而矿工们赚的钱到底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谁替这些矿机设备还有电费买单了呢?答案是市场中全部的加密货币持有人,因为资金没有办法无中生有,矿工们若要卖,市场中的其他参与者就必须付钱买。
人们为什么会买加密货币呢?除了一部分是出于实际使用需求外,很多时候购买加密货币的理由仍然是投机性。价格上涨诱使矿工加入和人们购买,挖矿难度上升使成本增加并进一步反应在加密货币的价格上,最终大家争相抢购,直到资金耗尽无法继续支撑币价为止。
在上述的循环图中可以看到,挖矿产业的兴盛与否取决于加密货币的价格表现。某种程度上来说,矿机就类似于一种加密货币的生息资产,当币价高的时候矿机收益高,挖矿产业欣欣向荣,而币价崩盘的时候矿机收益低,挖矿产业连带一同遭殃。能否持续性地挖矿获利,最终要看人们是否愿意不断地购买矿工们产出的加密货币。
投机性目的所诱发的挖矿收益,在本质上是一种后金补前金的庞氏结构,一旦泡沫破裂,市场上就不再有资金流入为矿工的挖矿成本买单。根据 Bankless 于 2022 年中的统计,目前所有的区块链网络都是以净亏损的方式营运,因为新释出给矿工和验证人节点的加密货币奖励是维持区块链网络运作的成本,而收益则来自用户在区块链网络上执行交易的手续费。
在以太坊升级前,每天矿工的挖矿奖励会产生价值 3600 万美金的 ETH 市场抛售压力,然而用户仅愿意花费价值 1300 万美金的 ETH 手续费来使用以太坊网络提供的服务。如果区块链网络要能长久运作只有两种可能,增加区块链网络的功能性使用户基数和收益增长,或是减少矿工奖励,降低区块链网络运作的成本支出。以太坊选择了后者,并将共识机制由资本和能源密集的工作量证明过渡至设备门槛与能源消耗都大幅降低的权益证明。
以太坊升级后的共识机制转换,对于矿工与挖矿产业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以太坊挖矿曾经是许多人的摇钱树,自以太坊主网上线至今的七年里,平均每年都有高达 100% 的年化收益率,也诞生出一批不论牛熊永远赚钱的黄金矿工。以太坊的合并戳破了这个美梦,如今这群矿工只能放下手中的矿机离去,不少著名的挖矿公司也被迫转型从事其他业务。
然而即使以太坊合并再次延期,或是继续维持耗用大量能源与设备支出的挖矿方式,这些矿工们也无可避免地要经历衰退,目前加密货币的普及率仍然偏低,远远未达大众化采用的水准。用户使用区块链网络的费用不足以支付矿工们的挖矿奖励,而矿工除了维护区块链网络的安全运作外,也没有提供额外的经济效益让市场愿意为他们的设备与电力成本买单,可以说矿坑塌陷是早晚的事情,以太坊合并只是加快了这个过程。
为了寻找其他收益来源,不少矿工们已经将矿机设备改装,迁移至其他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网络挖矿获取加密货币,又或者是进入算力交易市场,为不同的产业领域、应用或 Web3 的项目协议提供计算资源。对于下一步该如何走,其实没有一定的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单纯靠提供算力执行工作量证明,除了维护区块链网络安全外并没有其他用途,若生态系统和用户数没有增长,市场上的资金不会一直为这种没有经济价值的行为付费。
在找到可以挖矿的下一个加密货币前不妨思考一下,这个加密货币是否有值得开挖的价值?谁又愿意为挖矿的成本买单?唯有具备潜力与成长空间的项目,能够成为矿工们的下一颗摇钱树,提供源源不绝的稳健收益。
2022 年 9 月 15 日对于加密货币社群的许多人而言是重要的一天,以太坊的信标链在启动质押近 2 年后终于要和以太坊主网合并(The Merge),完成共识机制的转换,正式弃用了工作量证明而改采权益证明算法,并将运行以太坊区块链网络的能源消耗降低了 99% 以上。
正当许多人庆祝期盼已久的以太坊 2.0 升级终于揭开序幕时,另一个角落里,有一群人反而因为这次的合并而感到五味杂陈。他们是过去七年来付出心血默默支撑着以太坊网络运作的矿工们。无论币价的波动有多么剧烈,这群矿工们都努力维护设备运转,以确保以太坊的主网不会停摆。此次的合并意味着矿工们的任务结束了,今后的以太坊将不再需要他们。
当以太坊的矿工不能继续在以太坊上挖矿时,他们该怎么办呢?这是个 190 亿美元的问题,因为以太坊成立至今,其快速发展的生态系也连带创造出了一个市值 190 亿美元的以太币挖矿产业,其中又有不少的资金比例是投注在难以挪作他用的挖矿硬件设备上。这个市场因为以太坊而兴起,却也因为以太坊而面临终结的命运,现在矿工需要带着他们的矿机在这个即将坍塌的矿坑里挖出一条生路。
为了确保区块链网络上的分散式帐本可以正确地纪录每一笔交易信息且不会因为恶意的攻击者而遭到窜改,不同的区块链协议都采用了各自的共识机制算法,使区块链网络的参与者互相监督。
共识机制让彼此间互相独立的设备节点对于需要处理的交易产生一致的认知和结果,并有效阻绝错误的信息传递,以维护区块链网络在使用上的安全及可靠度,从而达到稳健运行的目的。
以太坊最初创立时,与比特币区块链网络相同,都使用称为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简称 PoW)的共识机制,来确保区块链帐本的一致性与不可篡改特性。在升级前的以太坊网络中,节点需要解出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目后,才能获得区块链的记帐权以更新帐本信息。作为协助以太坊运作的奖励,解出题目完成记帐的节点将获得新发行的以太币(ETH)作为报酬。
解出数学题目需要耗费电力与设备的计算能力,算力越高的参与者越有机会获得记帐奖励,通过网络节点间的竞争即可确保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纪录都由最大的算力背书,使所有的参与者间达成共识并确保网路的安全性。由于这种共识机制系通过不可欺瞒的工作产生,因此被称作工作量证明。
每一枚新发行的以太币都是因为新区块的创建而释出,这些争取以太坊记帐权的参与者就好比是矿坑中挖掘黄金的矿工一般。节点设备就是矿机,矿机性能的高低取决于设备的算力大小,计算复杂数学题目的过程就是挖矿,所能获得的报酬奖励则是以太币。
在 2022 年 9 月过渡到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简称 PoS)的共识机制前,以太坊挖矿和比特币挖矿相同,已经发展成高度资本密集的产业。自 2015 年底问世至今,以太坊主网的挖矿难度(以哈希率表示)从不到 100 Gigahash/sec 一路上升,并于 2022 年中突破 1 Petahash/sec,整整增加了超过 1 万倍,使用的矿机也从简单的家用电脑变成功能特化的 GPU 和 ASIC 矿机,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才有机会挖掘到以太币。随着以太坊 2.0 的升级,工作量证明的以太坊挖矿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能源消耗大幅减少的质押挖矿。
图来自 2Miners.com
在区块链的领域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共识机制,工作量证明(PoW)与权益证明(PoS)仅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两种算法。目前并没有一种绝对优势的共识机制,不同的算法之间各有所长,也都有其不足之处。
尽管以太坊主网于 2015 年启动时是使用工作量证明(PoW)的算法,但早在 2014 年时开发团队就已经将权益证明(PoS)的规划写进了以太坊白皮书之中,并在 2015 年 9 月的先行网解冻 (Frontier thawing)升级中引入了以太币挖矿的难度炸弹(Difficulty Bomb),难度炸弹引爆后以太坊矿工将不可能通过算力获得以太币,为未来硬分叉过渡至权益证明做好了准备。
判断一个区块链网络的好坏,最常使用三项标准来衡量:安全性、扩容性、去中心化程度。在追求其中两项表现的时候,往往必须以牺牲另一项的发挥作为代价,因此又被称为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
图来自 V 神博客
工作量证明是一种优秀的共识机制,能够用于搭建非常安全的支付网络,除非攻击者能够掌控区块链网络中超过 51% 的算力,否则不可能对交易信息进行窜改。然而高度的安全性建立在庞大的设备开销与电力花费之上,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节点数量增加,设备的规格要求将越来越高,只剩资本雄厚的企业公司能够参与,进而产生中心化的危机,也限制了区块链网络大规模普及的可能性。
为了克服区块链网络的高度资本与能源密集需求,升级后的以太坊改用权益证明的共识机制。参与者不再需要购买昂贵的设备或是消耗大量电力提供算力,而是将以太币质押在验证人节点中,以获取区块链网络的记帐权,收取手续费奖励。权益证明能够显著地降低参与门槛,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普通的个人端电脑就能运行节点,使更多人得以加入促成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和提升安全性,也为日后的扩容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 2022 在 9 月 15 日,以太坊网络总难度达到 58,750,000,000,000,000,000,000 时,信标链与主网间的合并完成。由于共识机制的转换,升级后的以太坊主网由质押 ETH 的验证人节点维护,而不是由提供算力的矿工运行,因此对矿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无法继续使用挖矿设备取得 ETH,新流通的以太币会分配给质押至少 32 枚以太币的验证人节点,作为创建区块与验证交易的奖励。
这并非矿工们第一次遭遇收入骤减的困境,早在 2017 年时代号拜占庭(Byzantium)的升级中,就曾将每个区块的挖矿奖励从 5 ETH 下调 40% 降至 3 ETH。在代号伦敦(London)的升级完成后,以太坊的 Gas Fee 结构发生改变,从原本的交易手续费由矿工全拿,转变成以太坊主网销毁 Base Fee 而矿工仅能收取小费(Tips)的结果,两次动刀都降低了矿工的收益率、拉长了投资回本周期。
然而这次的合并是让收益率归零了,以往只要扩充设备与算力还能维持一定的收益率,现在即使提供以太坊区块链算力也不会再有收入。由于矿机设备与挖矿的成本高昂,矿工们不可能无偿地继续提供算力,因此一夕之间这群矿工们失业了,他们必须寻找其他可以通过提供算力换取收益的途径,否则就只能将设备折价变卖以减少损失。
挖取 ETH 的矿机有两种,分别是 ASIC 矿机和 GPU 矿机。 ASIC 是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的简称,这类型的矿机使用专用的集成电路,针对以太坊区块链的算法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挖矿的收益率。这类型的矿机属于功能特化的设备,在以太坊停止发放工作量证明的挖矿奖励后也很难挪作他用,是此次以太坊合并中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据统计 ASIC 矿机提供了将近 30% 的以太坊主网算力。
至于使用 GPU 矿机的矿工们,则会多出一些选项,大致上可以分成四个路线:
1.改挖其他使用工作量证明的加密货币
合并前的以太坊并非是唯一使用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协议,像 ETC、Ergo、Ravencoin、Dogecoin、Litecoin 等也都属于矿工们可以提供算力而获得的加密货币。以 GPU 矿机中较为通用的显示卡型号 RTX 3060 Ti 为例,在以太坊合并前使用 3060 Ti 的矿机在各区块链网络提供的算力占比如下表所示。
以上数据由 NiceHash 于 2022/08 统计。
2.接入中心化的高性能计算中心
高性能 GPU 运算在科学研究、国防工业、媒体娱乐、金融服务、机器学习等不同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尽管相较于以太坊合并前的 ETH 挖矿而言收入大打折扣,但在加密货币市场不确定因素众多的情况下,出售算力给不同的产业应用不失为一个权宜之策,目前两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大型矿商公司 Hut 8 和 Hive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已经宣布会转型成高性能的 GPU 计算中心。
3.为一些区块链的 Web3 协议提供计算资源
不少创新的区块链项目和应用程序,都是由去中心化的算力平台驱动。一些范例包括渲染网络(Render Network),符合艺术创作者与 GPU 算力提供者的需求,让用户能够方便且快速地完成图像渲染工作。串流媒体项目 Livepeer Protocol 则是运用算力提供者的 GPU 与网络频宽资源,让媒体创作者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完成视频转码与即时直播。其他像是 Starkware 这类通过第三方运算以辅助零知识证明的协议,在以太坊升级后也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4.质押 ETH 运营验证人节点
过去这段期间,以太坊的矿工们一路走来即使尚未变现回本,多少也是累积了一定数量的 ETH。若此时将以太币全数卖出仍不足以支付投资成本的话,将持有的 ETH 委托给验证人节点参与 ETH 质押,甚至是自行架设主机质押 32 枚 ETH 运营验证人节点,等待市场条件转好价格上涨时再出售也是可能采取的策略。然而质押的 ETH 目前尚未开放赎回,会有时间成本,且 ETH 质押的收益率远低于以往挖矿获得的以太币产出,这些会是矿工们需要纳入考量的要点。
先前所讨论的内容,都是假定以太坊矿工继续做老本行,改到其他加密货币挖矿,或是将原本的矿机挪作他用的行为。不过正如同不能用一个人的过去来断言未来命运一般,若将时间拉长来看,矿工们自然也不会仅有眼下所见的这几个选择。人力物力资本都是可以流动的,是否要继续留下来挖矿,还是悬崖勒马转战其他领域,端看是否挖矿这个产业仍有发展潜力。
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的挖矿收益数据
根据 Coin Metrics 统计,2021 年间比特币矿工的挖矿累积收入高达 160 亿美元,而同期间以太坊矿工则获得了价值 180 亿美元的以太币奖励,挖矿一年的产出就几乎把整个挖矿产业的市值 190 亿美元挖回来了,年化收益率接近 100%。过去几年中比特币和以太币从熊市底部到牛市高点动辄数十倍的涨幅,也让许多人心中留下了“挖矿永赚”的印象。
然而矿工们赚的钱到底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谁替这些矿机设备还有电费买单了呢?答案是市场中全部的加密货币持有人,因为资金没有办法无中生有,矿工们若要卖,市场中的其他参与者就必须付钱买。
人们为什么会买加密货币呢?除了一部分是出于实际使用需求外,很多时候购买加密货币的理由仍然是投机性。价格上涨诱使矿工加入和人们购买,挖矿难度上升使成本增加并进一步反应在加密货币的价格上,最终大家争相抢购,直到资金耗尽无法继续支撑币价为止。
在上述的循环图中可以看到,挖矿产业的兴盛与否取决于加密货币的价格表现。某种程度上来说,矿机就类似于一种加密货币的生息资产,当币价高的时候矿机收益高,挖矿产业欣欣向荣,而币价崩盘的时候矿机收益低,挖矿产业连带一同遭殃。能否持续性地挖矿获利,最终要看人们是否愿意不断地购买矿工们产出的加密货币。
投机性目的所诱发的挖矿收益,在本质上是一种后金补前金的庞氏结构,一旦泡沫破裂,市场上就不再有资金流入为矿工的挖矿成本买单。根据 Bankless 于 2022 年中的统计,目前所有的区块链网络都是以净亏损的方式营运,因为新释出给矿工和验证人节点的加密货币奖励是维持区块链网络运作的成本,而收益则来自用户在区块链网络上执行交易的手续费。
在以太坊升级前,每天矿工的挖矿奖励会产生价值 3600 万美金的 ETH 市场抛售压力,然而用户仅愿意花费价值 1300 万美金的 ETH 手续费来使用以太坊网络提供的服务。如果区块链网络要能长久运作只有两种可能,增加区块链网络的功能性使用户基数和收益增长,或是减少矿工奖励,降低区块链网络运作的成本支出。以太坊选择了后者,并将共识机制由资本和能源密集的工作量证明过渡至设备门槛与能源消耗都大幅降低的权益证明。
以太坊升级后的共识机制转换,对于矿工与挖矿产业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以太坊挖矿曾经是许多人的摇钱树,自以太坊主网上线至今的七年里,平均每年都有高达 100% 的年化收益率,也诞生出一批不论牛熊永远赚钱的黄金矿工。以太坊的合并戳破了这个美梦,如今这群矿工只能放下手中的矿机离去,不少著名的挖矿公司也被迫转型从事其他业务。
然而即使以太坊合并再次延期,或是继续维持耗用大量能源与设备支出的挖矿方式,这些矿工们也无可避免地要经历衰退,目前加密货币的普及率仍然偏低,远远未达大众化采用的水准。用户使用区块链网络的费用不足以支付矿工们的挖矿奖励,而矿工除了维护区块链网络的安全运作外,也没有提供额外的经济效益让市场愿意为他们的设备与电力成本买单,可以说矿坑塌陷是早晚的事情,以太坊合并只是加快了这个过程。
为了寻找其他收益来源,不少矿工们已经将矿机设备改装,迁移至其他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网络挖矿获取加密货币,又或者是进入算力交易市场,为不同的产业领域、应用或 Web3 的项目协议提供计算资源。对于下一步该如何走,其实没有一定的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单纯靠提供算力执行工作量证明,除了维护区块链网络安全外并没有其他用途,若生态系统和用户数没有增长,市场上的资金不会一直为这种没有经济价值的行为付费。
在找到可以挖矿的下一个加密货币前不妨思考一下,这个加密货币是否有值得开挖的价值?谁又愿意为挖矿的成本买单?唯有具备潜力与成长空间的项目,能够成为矿工们的下一颗摇钱树,提供源源不绝的稳健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