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華爾街劫持了!比特幣發展正脫離初衷,散戶恐成最終受害者?

robot
摘要生成中

比特幣的崛起與現狀

2024 年,比特幣價格達到了 93,000 美元,較一年前翻了一倍多。然而,這次的崛起已經不再關乎脫離現有金融體系,而是關於如何在其中蓬勃發展。兩年前,FTX 的倒閉和加密貨幣價格的暴跌,讓比特幣的未來懸於一線。利率上升、醜聞頻發,以及無盡的懷疑,使比特幣陷入困境。監管機構嗅到了血腥味,批評者稱其為泡沫。比特幣的宏偉願景——無仲介的點對點交易——看起來已經名存實亡。

圖源:TradingView 比特幣今年屢創新高,與年初低點比較起來,已經漲了 135%

華爾街的進場與比特幣的主流化

然而,如今的情況卻是,華爾街正熱衷於比特幣,將其視為新的投資標的。金融精英們似乎已經「劫持」了比特幣。貝萊德(BlackRock)的比特幣現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已經累積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英國的退休基金和倫敦金融城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也紛紛加入。比特幣不再是叛逆者的武器,而成為那些它原本想要顛覆的機構的戰利品。

這並非對比特幣理念的認可,而是對金錢的追逐。華爾街並不關心去中心化,它們關心的是手續費。比特幣已經成為一種產品,置身於與美國股票交易幾乎全部受控的中央系統——如存託信託與結算公司(Depository Trust & Clearing Corporation)之下。諷刺的是,那些曾經高喊「打倒銀行」的運動,如今卻與銀行親密合作。比特幣本身並沒有改變,它仍然沒有內在價值,不產生收入,價格仍由零售投機所驅動。然而,理財顧問們卻敦促客戶將其納入「現代」投資組合。

監管缺失與潛在風險

這一趨勢令人警惕。退休基金開始涉足比特幣,受託人感受到隨波逐流的壓力。即使是小規模的加密貨幣配置,也可能在下一次市場下滑時,對機構投資組合產生連鎖反應。而監管機構在哪裡呢?答案是缺乏連貫性。監管者們仍在摸索,對比特幣風險沒有統一的方法。各機構各行其是,留下了巨大的漏洞,足以讓華爾街利用。

金融產品缺乏透明度也無濟於事。許多投資人對於機構如何處理他們的資產一無所知。此外,下一屆美國政府可能放鬆監管,導致更為不穩定的環境。想像一下,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機構玩家將比特幣打包成複雜的金融產品。當下一次加密貨幣崩盤來臨時,這些產品可能已經滲透到退休帳戶和養老金中,頗有當初次級房貸的味道。問題不是是否會蔓延,而是何時蔓延。

圖源:《加密城市》製圖 美國次級房貸示意圖

再質押與比特幣的未來

如果說機構對比特幣的控制已經夠糟糕,那麼「再質押」的出現更是雪上加霜。簡單來說,再質押是指同一個比特幣被用作多筆貸款的抵押品,就像一美元被花費了十次,結果就是一座紙牌屋。再質押是一顆定時炸彈,如果一個借款人違約,就會引發連鎖反應,消耗市場的流動性。2022 年的加密貨幣崩盤,顯示了這種做法的破壞性。許多參與激進再質押的平台面臨流動性危機,投資人損失慘重。

真正的問題在於,投資人往往被蒙在鼓裡。大多數加密貨幣借貸平台不會揭露其再質押行為,讓人們對風險一無所知。一旦被再質押的比特幣因管理不善或被駭而丟失,就永遠無法追回。這種做法也通過膨脹比特幣的感知供應量,壓低了其價格。比特幣不再稀缺,似乎無處不在,這干擾了市場動態和投資人信心。

華爾街以利潤為導向的心態,為了短期收益而忽視了技術進步。作為區塊鏈創新的中堅力量,新創公司正被擠出市場。剩下的是一個更關注維持現狀,而非突破邊界的市場。此外,高頻交易和演算法策略——機構交易的典型特徵——加劇了價格波動。尋求穩定性的散戶投資人可能被迫退出,將比特幣留給投機巨頭。

未來的發展取決於誰掌握權力。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比特幣的靈魂已經被其價格標籤所掩蓋。

點這裡看更多關於《比特幣是什麼?》、《比特幣怎麼買》的資訊。

『被華爾街劫持了!比特幣發展正脫離初衷,散戶恐成最終受害者?』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暫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