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白皮書迎11週年!從白皮書到金融支柱,它如何改變世界?

robot
摘要生成中

開創智能合約新紀元,重新定義區塊鏈應用

以太坊(Ethereum)白皮書發布至今已邁入第 11 個年頭,這份改變區塊鏈世界的重要文件,最早可追溯至 2013 年 11 月。當時,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以一封題為「Introducing Ethereum:a generalized smart contract/DAC platform」的電子郵件,首次向世界揭露了這個革命性的構想。這份被稱為「原型白皮書」的文件,在經過一些微調後,正式在以太坊官網發佈,定位為「新世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創新深受比特幣(Bitcoin)網路創辦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 2009 年的啟發,但 Vitalik 更進一步地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推向嶄新境界。

點這邊看更多關於《以太坊是什麼》、《智能合約》的資訊。

圖源:Ethereum 以太坊白皮書

去中心化金融蓬勃發展,撼動傳統金融體系

經過 11 年的蓬勃發展,以太坊智能合約徹底改變了金融科技的面貌,成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重要基石。這項創新不僅引入了自動執行的區塊鏈智能合約概念,更為流動性挖礦(Liquidity Mining)、收益耕作(Yield Farming)、去中心化借貸和質押等新興 DeFi 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DFG 創辦人兼執行長 James Wo 對此表示:「DeFi 成功實現了無需中心化仲介機構的借貸和交換服務,以完全無需信任且高度透明的方式,為傳統銀行體系提供了嶄新的替代方案,這項技術正逐漸發展成為與傳統銀行體系並駕齊驅的金融新典範。」

點這邊看更多關於《DeFi》、《流動性挖礦》的資訊。

跨產業創新應用,突破技術藩籬

以太坊的影響力早已超越金融服務產業,在多個產業掀起變革浪潮。

Chain4Travel 執行長暨技術長 Pablo Castillo 指出:「以太坊的智能合約為旅遊觀光等產業填補了關鍵缺口,特別是在支付和票務流程方面。這些流程過去仰賴多個 API 介接,缺乏單一且可信的資訊來源。透過智能合約,許多原本需要人工處理的操作都能獲得優化和簡化,大幅改善使用者體驗。」

然而,區塊鏈網路目前仍面臨封閉性的挑戰,跨鏈互通性成為一個重要的技術課題。對加密貨幣持有者而言,在以太坊等第一層網路之間轉移資產不僅成本高昂,還可能帶來安全風險,這種網路分散化現象正日益影響使用者體驗。

機構採用與安全挑戰,開啟未來十年新篇章

在發展的前十年,以太坊已成為數百萬個智能合約和數千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的家園。

圖源:DefiLlama 以太坊生態早已成為數百萬個智能合約和數千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的家園

Chromia 區塊鏈平台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 Alex Mizrahi 對未來發展抱持樂觀態度:「未來十年,這股趨勢只會加速發展。以太坊將持續作為區塊鏈產業的基礎建設,開發者們也會不斷在以太坊的基礎上創新與迭代。我們可以預見機構採用率的提升、更多主流應用場景的出現,以及區塊鏈使用者體驗的顯著改善。」

然而,GoPlus Web3 安全解決方案共同創辦人 Eskil Tsu 提醒,要促進下一波大規模採用,安全防護措施的提升至關重要:「隨著 Rollups 和分片等創新技術帶來新的可能性,未來十年將需要更強大的保護機制和更深入的教育,以確保使用者安全。

新一代的建設者必須將安全擺在首位,這才是邁向 10 億使用者的正確道路。」根據 Crystal Intelligence 的調查報告指出,自 2019 年 6 月以來,加密貨幣駭客已在 785 起事件中竊取近 190 億美元,凸顯了資安議題的迫切性。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暫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