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松(QE):貨幣供應過度增加可能導致顯著的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過多的資金可能流入股票或房地產市場,推高資產價格並形成泡沫。
量化緊縮(QT):QT可能導致借貸成本上升,抑制企業投資和消費支出,可能減緩經濟增長,甚至引發衰退。快速或大規模的QT可能引發金融市場波動,導致股票、債券或其他資產價格下跌。
1) 日本(日本銀行)
從2000年代初開始,日本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來對抗通縮並刺激經濟增長。日本銀行的積極資產購買計劃旨在增加貨幣供應並促進通脹,開創了量化寬鬆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的先河。
2)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
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美聯儲實施了量化寬鬆政策,大量購買政府證券和抵押支持證券,以降低利率並增加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量化寬鬆政策以各種形式繼續進行,以支持經濟在經濟增長緩慢和COVID-19大流行期間。
3)英國(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於2009年啟動了量化寬鬆計劃,以減輕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購買政府債券和其他證券旨在降低借貸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
4) 歐元區(歐洲中央銀行)
歐洲中央銀行(ECB)於2015年推出量化寬鬆計劃,以對抗通縮並促進歐元區的經濟復甦。ECB的資產購買包括政府債券、企業部門證券和資產支持證券。
5)加拿大(加拿大銀行)
2020年3月,加拿大央行首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应对COVID-19大流行的经济影响。该计划旨在支持金融市场运作并为加拿大经济提供流动性。
6)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儲備銀行)
2020年11月,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實施了量化寬鬆政策,通過購買政府債券並支持澳大利亞經濟應對疫情,以降低收益率曲線沿途的利率。
1)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首次 QT:2017-201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聯儲通過多輪QE積累了大量資產,將其資產負債表擴大至4.5萬億美元。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美聯儲逐漸退出寬鬆政策以防止過熱,從2017年10月開始實施QT,逐步減少到期資產的再投資,最初每月減少100億美元,後來增加到500億美元。由於市場波動和經濟增長壓力,QT於2019年7月結束,促使重返寬鬆政策。
第二季:2022至今
在2020年的COVID-19大流行期間,美聯儲實施了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將資產負債表擴大到約9萬億美元。2022年,在高通脹壓力下,美聯儲轉向收緊政策。從2022年6月開始,量化緊縮政策每月減少475億美元,計劃逐步增加到950億美元,包括停止再投資到到期的政府債券和抵押支持證券(MBS)中。
2)英國(英格蘭銀行)
首次QT:2022至今
2022年2月,英格蘭銀行宣布將停止再投資到到期債券,減少其資產負債表。此外,該行計劃積極出售部分債券持有量以減少流動性。在實施過程中,英國量化緊縮面臨市場動蕩,特別是在2022年9月政府的減稅計劃引發市場波動時,促使英格蘭銀行暫時暫停一些量化緊縮措施以穩定國債市場。
3)日本(日本銀行)
日本銀行是最早於2001年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以應對長期通縮的央行之一。到了2006年,隨著經濟復甦的跡象出現,日本銀行逐漸退出非常規寬鬆政策,減少基礎貨幣供應並從金融系統中撤回流動性。
4) 歐元區(歐洲央行)
歐洲央行於2015年啟動了大規模量化寬鬆(QE)措施,從歐元區國家購買政府債券和其他金融資產。2018年,隨著經濟復甦和通脹上升,歐洲央行決定結束資產購買並停止再投資到到期債券。然而,歐洲央行的收緊政策比美聯儲更為溫和,主要停止資產擴張而非積極出售資產。
1)加密貨幣市場
與股票類似,加密貨幣被視為風險資產。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增加,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增加,使得加密貨幣市場更具吸引力。
BTC在量化寬松方面經歷了兩個主要時期: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旨在經濟復甦,以及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響應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勞動市場。
BTC在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QE期間的趨勢
在這個QE階段期間,BTC的價格從10美元上漲到300美元以上,漲幅超過3000%。然而,BTC在早期階段,市值較低,因此政策變化對價格波動的影響很小。大部分的波動來自於有限數量參與者之間的供需動態,使得這個階段作為參考的重要性較低。
BTC在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量化寬松期間的趨勢
到了这个阶段,BTC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几乎与QE开始同时,BTC的价格飙升,从6000美元左右攀升至68000美元,然后回落至45000美元左右。BTC在2012年11月达到了顶峰,大约是在美联储在11月FOMC会议期间暗示市场控制转变、预期未来政策变化的时间。这一阶段显示了BTC的趋势与QE之间的强烈正相关性。
2) 債券市場
當中央銀行增加債券購買時,對債券的需求增加,間接提高債券價格並降低收益率。隨著收益率降低,尋求更高回報的投資者可能會從債券轉向風險較高的資產。
3) 股市
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利率下降、企業利潤增加和股價上升。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增加,投資者的風險容忍度也提高,增加了對股票和其他風險資產的投資。
1)加密貨幣市場
同樣地,加密貨幣是風險資產,當市場上有更多的“資金”時,資金往往會流入這些風險資產。
BTC已經經歷了兩個主要的QT階段:從2017年10月到2019年8月,以穩定經濟,以及從2022年6月到現在,緊隨COVID-19期間的QE後為了遏制通脹。
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期間的BTC趨勢
儘管美聯儲在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間採用了 QT,但 BTC 最初升至峰值後回落,最終總漲幅約為 120%。
這與理論預期有所偏差,可能是由於聯邦儲備委員會從2015年到2018年進行了穩健的利率上調,表明了逐步控制。市場認為這對經濟穩定有利,而量化收縮對價格影響相對較小。
這個案例說明了市場預期在複雜的經濟環境中可能會超過傳統和非傳統(QT)貨幣政策。
BTC自2022年6月至今的QT趨勢
雖然美聯儲在2023年底結束了加息,並在2024年9月開始降息,但QT持續進行。比特幣最初在QT開始時下跌,然後開始了牛市。 QT並沒有導致比特幣持續下跌。這並不意味著QT是無效的;相反,在早期QT期間,市場預期利率下降,減少了QT的影響。
2) 債券市場
與QE相反,當央行減少政府債券購買時,債券需求下降,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較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資者,但也增加了政府和企業的借款成本。
3) 股票市場
QT導致利率上升,企業利潤減少,股價下跌。債券的回報率提高,使投資者更偏好債券而非股票,進一步對股價造成壓力。
理論上,QE注入流動性,提高風險資產價格和投資者風險容忍度,而QT撤回流動性,降低風險資產價格。然而,這些只是理論上的經濟關係。
實際上,像市場預期這樣的因素會影響政策結果。因此,像常規貨幣政策一樣,量化寬鬆和緊縮作為非常規工具,可能不總是能夠實現其理論效果。應該根據當前市場情緒、宏觀經濟狀況和財政政策來理解市場變化。
量化寬松(QE):貨幣供應過度增加可能導致顯著的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過多的資金可能流入股票或房地產市場,推高資產價格並形成泡沫。
量化緊縮(QT):QT可能導致借貸成本上升,抑制企業投資和消費支出,可能減緩經濟增長,甚至引發衰退。快速或大規模的QT可能引發金融市場波動,導致股票、債券或其他資產價格下跌。
1) 日本(日本銀行)
從2000年代初開始,日本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來對抗通縮並刺激經濟增長。日本銀行的積極資產購買計劃旨在增加貨幣供應並促進通脹,開創了量化寬鬆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的先河。
2)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
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美聯儲實施了量化寬鬆政策,大量購買政府證券和抵押支持證券,以降低利率並增加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量化寬鬆政策以各種形式繼續進行,以支持經濟在經濟增長緩慢和COVID-19大流行期間。
3)英國(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於2009年啟動了量化寬鬆計劃,以減輕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購買政府債券和其他證券旨在降低借貸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
4) 歐元區(歐洲中央銀行)
歐洲中央銀行(ECB)於2015年推出量化寬鬆計劃,以對抗通縮並促進歐元區的經濟復甦。ECB的資產購買包括政府債券、企業部門證券和資產支持證券。
5)加拿大(加拿大銀行)
2020年3月,加拿大央行首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应对COVID-19大流行的经济影响。该计划旨在支持金融市场运作并为加拿大经济提供流动性。
6)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儲備銀行)
2020年11月,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實施了量化寬鬆政策,通過購買政府債券並支持澳大利亞經濟應對疫情,以降低收益率曲線沿途的利率。
1)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首次 QT:2017-201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聯儲通過多輪QE積累了大量資產,將其資產負債表擴大至4.5萬億美元。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美聯儲逐漸退出寬鬆政策以防止過熱,從2017年10月開始實施QT,逐步減少到期資產的再投資,最初每月減少100億美元,後來增加到500億美元。由於市場波動和經濟增長壓力,QT於2019年7月結束,促使重返寬鬆政策。
第二季:2022至今
在2020年的COVID-19大流行期間,美聯儲實施了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將資產負債表擴大到約9萬億美元。2022年,在高通脹壓力下,美聯儲轉向收緊政策。從2022年6月開始,量化緊縮政策每月減少475億美元,計劃逐步增加到950億美元,包括停止再投資到到期的政府債券和抵押支持證券(MBS)中。
2)英國(英格蘭銀行)
首次QT:2022至今
2022年2月,英格蘭銀行宣布將停止再投資到到期債券,減少其資產負債表。此外,該行計劃積極出售部分債券持有量以減少流動性。在實施過程中,英國量化緊縮面臨市場動蕩,特別是在2022年9月政府的減稅計劃引發市場波動時,促使英格蘭銀行暫時暫停一些量化緊縮措施以穩定國債市場。
3)日本(日本銀行)
日本銀行是最早於2001年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以應對長期通縮的央行之一。到了2006年,隨著經濟復甦的跡象出現,日本銀行逐漸退出非常規寬鬆政策,減少基礎貨幣供應並從金融系統中撤回流動性。
4) 歐元區(歐洲央行)
歐洲央行於2015年啟動了大規模量化寬鬆(QE)措施,從歐元區國家購買政府債券和其他金融資產。2018年,隨著經濟復甦和通脹上升,歐洲央行決定結束資產購買並停止再投資到到期債券。然而,歐洲央行的收緊政策比美聯儲更為溫和,主要停止資產擴張而非積極出售資產。
1)加密貨幣市場
與股票類似,加密貨幣被視為風險資產。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增加,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增加,使得加密貨幣市場更具吸引力。
BTC在量化寬松方面經歷了兩個主要時期: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旨在經濟復甦,以及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響應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勞動市場。
BTC在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QE期間的趨勢
在這個QE階段期間,BTC的價格從10美元上漲到300美元以上,漲幅超過3000%。然而,BTC在早期階段,市值較低,因此政策變化對價格波動的影響很小。大部分的波動來自於有限數量參與者之間的供需動態,使得這個階段作為參考的重要性較低。
BTC在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量化寬松期間的趨勢
到了这个阶段,BTC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几乎与QE开始同时,BTC的价格飙升,从6000美元左右攀升至68000美元,然后回落至45000美元左右。BTC在2012年11月达到了顶峰,大约是在美联储在11月FOMC会议期间暗示市场控制转变、预期未来政策变化的时间。这一阶段显示了BTC的趋势与QE之间的强烈正相关性。
2) 債券市場
當中央銀行增加債券購買時,對債券的需求增加,間接提高債券價格並降低收益率。隨著收益率降低,尋求更高回報的投資者可能會從債券轉向風險較高的資產。
3) 股市
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利率下降、企業利潤增加和股價上升。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增加,投資者的風險容忍度也提高,增加了對股票和其他風險資產的投資。
1)加密貨幣市場
同樣地,加密貨幣是風險資產,當市場上有更多的“資金”時,資金往往會流入這些風險資產。
BTC已經經歷了兩個主要的QT階段:從2017年10月到2019年8月,以穩定經濟,以及從2022年6月到現在,緊隨COVID-19期間的QE後為了遏制通脹。
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期間的BTC趨勢
儘管美聯儲在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間採用了 QT,但 BTC 最初升至峰值後回落,最終總漲幅約為 120%。
這與理論預期有所偏差,可能是由於聯邦儲備委員會從2015年到2018年進行了穩健的利率上調,表明了逐步控制。市場認為這對經濟穩定有利,而量化收縮對價格影響相對較小。
這個案例說明了市場預期在複雜的經濟環境中可能會超過傳統和非傳統(QT)貨幣政策。
BTC自2022年6月至今的QT趨勢
雖然美聯儲在2023年底結束了加息,並在2024年9月開始降息,但QT持續進行。比特幣最初在QT開始時下跌,然後開始了牛市。 QT並沒有導致比特幣持續下跌。這並不意味著QT是無效的;相反,在早期QT期間,市場預期利率下降,減少了QT的影響。
2) 債券市場
與QE相反,當央行減少政府債券購買時,債券需求下降,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較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資者,但也增加了政府和企業的借款成本。
3) 股票市場
QT導致利率上升,企業利潤減少,股價下跌。債券的回報率提高,使投資者更偏好債券而非股票,進一步對股價造成壓力。
理論上,QE注入流動性,提高風險資產價格和投資者風險容忍度,而QT撤回流動性,降低風險資產價格。然而,這些只是理論上的經濟關係。
實際上,像市場預期這樣的因素會影響政策結果。因此,像常規貨幣政策一樣,量化寬鬆和緊縮作為非常規工具,可能不總是能夠實現其理論效果。應該根據當前市場情緒、宏觀經濟狀況和財政政策來理解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