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2023 年 Ordinal 協議的誕生,曾經的“數字黃金”比特幣迎來了一種新型資產——“銘文”。如果比特幣是黃金,那麼銘文類似於黃金製成的產品,具有獨特的價值。
這種在第一個區塊鏈上發行原生資產的方法迅速獲得了市場的普及。它不僅衍生了更多的資產發行協定,如BRC20、Atomical、Runes等,還催生了ORDI、SATS等著名銘文,以及許多比特幣的原生NFT。
一時間,比特幣生態再次迎來春天,吸引了大量的資金、用戶和開發者。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比特幣上的資產確實在增加,人們逐漸意識到比特幣作為Layer1的局限性。一方面,比特幣本身不支援智能合約,因此很難擴展更多依靠銘刻技術的應用場景。
另一方面,比特幣的性能和挖礦成本已成為比特幣生態系統進一步發展的重大障礙。在銘文玩法的活躍期,會迅速增加比特幣的轉帳成本,甚至開始影響比特幣的常規轉帳,更何況如果應用場景更多,這將進一步造成網路擁堵和長期高昂的挖礦費用。
自然而然地,銘文掀起的熱浪迅速蔓延到比特幣擴張的軌道上,這也開闢了另一條熱門賽道——比特幣Layer2。
一些舊的比特幣擴張計劃正在被重新審視,越來越多的新比特幣Layer2專案正在被提出。其中,以在銘文方向和比特幣鏈上銘文嵌套協定BRC420的深耕而聞名的Bitmap Tech團隊,趁著銘文熱度的機會,推出了比特幣Layer2,也就是後來著名的Merlin Chain。
Merlin Chain 於 2024 年 2 月推出,並迅速啟動了承諾活動 Merlin's Seal。質押的目標不僅包括比特幣和一些銘文,還包括BRC420的藍盒等資產,這引發了藍盒的激增。默林鏈繼承了比特幣銘文的熱度,在質押開啟后獲得了大量的TVL(數據來源: https://geniidata.com/ordinals/index/merlin)。TVL在活動上線後不到30天就突破了30億美元,達到了35億美元的峰值,成為目前熱門的比特幣生態明星專案。
4月19日,萬眾期待的梅林終於上市了。其代幣 MERL 飆升至 2 USDT 的高位,但隨後迅速回落並在接下來的幾周內繼續下跌。現在已經下跌了80%以上,接近成本價,直接讓大家大吃一驚。
在MERL上市后不久,4月25日,Merlin開啟了BTC解鎖功能。隨後,其TVL暴跌,目前已跌至13億美元左右,跌幅超過60%。此前參與質押的藍箱也從約1 BTC的峰值暴跌至不到0.05 BTC。
作為 Bitcoin Layer2 的明星專案,上市後幣價和 TVL 的雙跌,傷害了不少積极參與 Merlin 的人。這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對比特幣 Layer2 的質疑。Bitcoin Layer2 是一個真正的潛在敘事,還是只是泛炒作話題中的曇花一現?
事實上,整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就是在各種疑惑和認可之間不斷探索。對於區塊鏈擴容,比特幣並不是唯一探索的生態系統。乙太坊作為老牌級別的第二條龍,設計得比較早,也面臨著不得不擴容的困境。然而,在比特幣之後開始探索擴容解決方案的乙太坊,擁有蓬勃發展的 Layer2,表現出非常活躍的發展,一定有一些值得從中學習的東西。我們不妨通過乙太坊的 Layer2 的開發來看待比特幣 Layer2 的發展。
從一開始,乙太坊的可擴展性解決方案就借鑒了比特幣的經驗,探索了狀態通道、閃電網路和側鏈等方法。
狀態通道就像一個不斷更新的通道,由兩個實體 A 和 B 打開,他們希望在 Layer1 之外進行交易。無論雙方在通道內進行多少次交易,都不受Layer1性能或成本的影響。狀態的不斷更新是將最新的鏈下狀態上傳到乙太坊主鏈作為最終結算參考,以防止惡意行為。這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例如基於狀態通道進行探索的 Connext 網路。
但是,它僅限於頻道內的雙方,並且要求雙方保持在線並不斷更新狀態,否則存在資產損失的風險。
閃電網路是基於狀態通道的反覆運算。如果狀態通道是兩個實體之間的線路,那麼閃電網路會連接多條線路以形成一個網路。這允許 A 和 B 即使不在同一通道中,也可以通過網路連接的一系列通道進行連接。
從某種意義上說,閃電網路是狀態通道的網路版本。乙太坊借用了比特幣的閃電網路來啟動雷電網路。但是,雷電網路是一個鏈下網路,不支援智能合約。它的主要用例是轉移支付。此外,雷電網路不是區塊鏈網路,其節點容易受到中心化實體的控制,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仍然存在許多缺點。
隨後引入的側鏈技術填補了閃電網路的空白。它是一種區塊鏈形式,也可以運行智能合約,因此提供比閃電網路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大的可擴充性。
然而,側鏈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由於側鏈的獨立性,側鏈只對自己的賬本負責,只將交易結果返回給主鏈,這可能會導致側鏈上的惡意行為造成的損失。例如,側鏈節點篡改交易記錄或拒絕執行交易,可能導致錯誤結果返回主鏈,從而影響系統安全可靠。因此,側鏈存在數據可用性問題,尚未得到廣泛認可。
在這個階段,乙太坊的可擴充性解決方案基本上是按照比特幣的可擴充性解決方案的路徑實現的。然而,經過無數次嘗試,乙太坊並沒有停止探索,開始邁出更高級的一步。
2017年,Joseph Poon(閃電網路的提出者之一)和 Vitalik Buterin 提出了一個新的乙太坊 Layer2 鏈下可擴充性框架——Plasma。Plasma 參考了一些狀態通道的設計,並改進了側鏈的缺點,採用了由許多子鏈組成的默克爾樹組成的架構。與側鏈相比,Plasma 對這些 Plasma 子鏈上發生的所有交易進行哈希處理,生成一個 Merkle 根,並將其發送回主鏈,允許主鏈監督 Plasma 上的交易。這個Merkle根包含Plasma鏈上發生的所有交易的摘要資訊。主鏈可以用它來驗證這些交易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從而保證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雖然 Plasma 似乎解決了狀態通道和側鏈的一些問題,但 Plasma 仍然存在一定的數據可用性問題。此外,Plasma無法支援智能合約,其開發也遇到了瓶頸。
就在一個充滿希望的解決方案陷入困境時,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在Plasma誕生一年後悄然誕生。這個解決方案在 Layer2 中掀起了一場大爆炸,這就是 Rollup 技術。
雖然 Rollup 也使用了梅克爾樹和子鏈結構,但與 Plasma 相比,Rollup 壓縮了子鏈中的所有交易記錄並將它們發送到主鏈,而不是像 Plasma 那樣對它們進行哈希處理。主鏈上的節點可以直接訪問和驗證所有交易細節,而不僅僅是哈希摘要。這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可用性和透明度,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隨著 Optimistic Rollup 的推出,Optimism 和 Arbitrum 等基於該技術的專案相繼上線。由於OP Rollup解決了子鏈數據可用性等關鍵問題,並支援智能合約,其安全性和功能性終於得到了廣泛的認可。Optimism 和 Arbitrum 吸引了大量的開發者和專案。用戶和資金也紛紛敢於深度參與,兩人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生態圈。從那時起,乙太坊的 Layer2 終於走上了正軌並爆炸了。
Optimism 和 Arbitrum 等 Layer2 解決方案的成功吸引了更多團隊探索不同的 Layer2 解決方案。對於具有強大技術能力的團隊,他們可能會開發自己的 Layer2 解決方案。然而,一些團隊可能也想運營自己獨立的 Layer2,但缺乏必要的技術技能。Optimism 團隊首先注意到了這一需求。他們推出了一款基於Optimism的名為OP Stack 的工具,它允許任何團隊輕鬆發佈自己的 Layer2。其他開發了自己的 Layer2 解決方案的團隊也發佈了基於自己專案的 Layer2 開發工具,例如 Arbitrum 的 Arbitrum Orbit、zkSync 的 ZK Stack 和 Polygon 的 CDK。
因此,更多的 Layer2 需求被發現,導致了 Layer2 專案的盛宴。目前,L2beat上架的Layer2專案已超過50個,標誌著Layer2的發展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另一方面,在當前主流的 Rollup 解決方案中,經常存在排序器惡意行為的問題。Layer2 中的 Sequencer 主要負責按照一定的規則對 Layer2 上發生的交易進行排序,打包成塊,然後提交到主鏈進行確認。排序器通常根據一些規則來確定交易的順序,例如交易費用和時間戳,以確保區塊的有效性。
然而,由於測序器有權控制交易順序,他們可能會惡意行事,故意調整交易順序以獲得更多的MEV利潤。因此,一些團隊已經開始探索去中心化的排序器解決方案,以使 Rollup 更加安全和成熟。
縱觀乙太坊 Layer2 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乙太坊的擴張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但它正在朝著更加去中心化、數據可用和安全的方向發展。只有當更安全、更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達到一定水準時,才能獲得更多的資金和用戶認可,才能更快地發展。
從理論上講,比特幣的 Layer2 也可以參考乙太坊 Layer2 的發展來尋找自己的“鏈”。當乙太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達到市場廣泛接受的水準時,它也將享受乙太坊等專案的蓬勃發展。
那麼,目前比特幣的 Layer2 解決方案有哪些,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變化呢?讓我們借鑒乙太坊 Layer2 的發展經驗,將注意力轉回比特幣生態系統。
我們還沒有看到很多專業組織或機構大量進入當前的比特幣生態系統。這是因為安全和去中心化的水準還沒有達到這些職業玩家的滿意程度。
說到BTC Layer2的發展,閃電網路白皮書的草案早在2015年2月就已經發佈。這是最早的基於BTC的Layer2“支付協定”,這引發了後來對Layer2本身的思考。然而,眾所周知,閃電網路不支援智能合約。因此,不可能在閃電網路上開發與比特幣相關的生態應用,只能作為支付延伸路徑。
2016年,一家非常看好在 BTC 上做 L2 的公司獲得了由騰訊領投的 5500 萬美元融資。這家公司是業內知名的“Blockstream”,他們的L2產品叫做Liquid Network——通過雙向錨定技術與比特幣主鏈交互,是比較知名的BTC側鏈。然而,Liquid的比特幣跨鏈解決方案是相對中心化的,使用11個經過認證的多重簽名節點來管理比特幣。整體解決方案類似於許可聯盟鏈,而不是真正的公鏈。
另一個與Liquid Network同時出現的側鏈是RSK,它誕生得更早,並於2015年10月發佈了白皮書,但它並沒有成為一個被廣泛討論的解決方案,現在不再被提及。
同樣在 2016 年,開發人員 Giacomo Zucco 基於 Peter Todd 的理念,提出了 RGB 協定的初步概念。但直到 2019 年,Maxim Orlovsky 和 Giacomo Zucco 才成立了 LNP/BP 標準協會,以推動 RGB 向實際應用的發展。去年 4 月,他們發佈了 RGB v0.10,為比特幣和閃電網路帶來了對智慧合約的全面支援。從此,RGB完成了“落地”這一關鍵功能,近期熱身的“RGB++”應運而生。然而,RGB和RGB++在實際實現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另一個重要的參與者——Stacks。作為知名的Layer2,它聲稱真正支援智能合約,可以在比特幣上開發去中心化應用程式,自2018年推出以來,它一直是BTC Layer2領域的領先者。隨著“中本聰升級”的到來,它引起了很多關注,但最近升級的延遲已經熄滅了熱情。
最近的 BTC Layer2 解決方案是 BitVM,它是去年提出的。它的實現類似於乙太坊的Optimistic,因此受到了很多關注。然而,BitVM的智慧合約在鏈下運行,每個智慧合約不共用一個狀態。BTC的跨鏈使用傳統的哈希鎖來錨定資產,這並沒有真正實現去中心化的BTC跨鏈。
回顧過去,我們可以看到 BTC Layer2 的開發實際上比乙太坊早得多。這些嘗試不斷得到驗證,後來的人們一直在前輩的肩膀上取得進展。這導致了 2024 年的今天,BTC L2 的發展不再只是一個火花。通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幾款主流BTC Layer2解決方案的現狀和代表性專案,清晰地描繪了當前的困境(感謝網友提供圖表)。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已有不少於10個BTC Layer2專案獲得融資,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它可以稱為星軌。然而,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夠被公眾炫耀和認可的BTC L2卻寥寥無幾。他們要麼被困在技術瓶頸中,開發受阻,要麼像梅林一樣,開始高低落,被社區抱怨。也有那些不夠去中心化的人,所以大錢總是不敢上車,只是在週邊打個“掩護”。
正如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分析的那樣,ETH Layer2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為它平衡了“去中心化”和“原生性”,這使得資金願意進入Layer2生態,從而達到“綻放”的效果。目前,BTC Layer2也處於這樣的困境中,亟需打破遊戲。
最近的比特幣香港會議剛剛結束。筆者有機會當場聆聽了這些知名BTC L2的股票。一方面,我參加了會議,另一方面,我回答了自己的疑惑。我希望找到一個更去中心化、更多可用數據、更安全的 BTC Layer2 方向。兩個引起廣泛關注的新興BTC層已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首先,在活動現場,筆者與BEVM的一位小夥伴聊了聊。雖然之前看過他們獲得比特大陸融資的消息,也因為RGB研究瞭解了Taproot共識的情況,但是對於他們的團隊背景和具體情況,我並不是很清楚。
事實上,他們早在 2017 年就製作了 ChainX,這是一個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將 BTC 帶入 Polkadot 的專案,並吸引了超過 100,000 BTC 進入協定交互。但是,由於它使用11人的多重簽名方案來管理使用者的比特幣資產,因此存在一定的中心化風險。隨後,由於著名的比特幣Taproot升級,為BTC帶來了更高效、更靈活、更私密的傳輸方式,ChainX團隊看到了構建BTC L2的新方式,由此誕生了第一個基於Taproot Consensus的BEVM網路。
根據官方消息,BEVM通過Taproot共識實現了一個無需信任的BTC網路解決方案,Taproot共識由三個核心功能組成:第一,Schnorr Signature允許比特幣多重簽名位址擴展到1000個(相比ChainX的11人方案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從而實現了多重簽名位址的分散;二是MAST實現了多符號管理的編纂化,不是靠人簽,而是靠代碼驅動;最後,比特幣輕節點網路依託比特幣輕節點網路共識驅動多重簽名,實現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幣跨鏈和管理。
從邏輯上講,Taproot共識的實現方式既不像傳統的側鏈方式,也不像流行的RGB。這似乎開闢了一種新的技術實現邏輯。當然,筆者不是專業技術人員,無法從技術優缺點和代碼水平來判斷,但至少他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此外,BEVM的核心開發者在活動中還提到了BEVM-Stack,這個類似於OP Stack的概念,引起了很多討論。畢竟,如果在BTC上實現一鍵式Layer2,可能會給BTC Layer2的發展帶來新的格局。
另一個在香港被提及的專案是Mezo,該公司也在4月份完成了21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者非常引人注目,由Pantera Capital領投,Multicoin、Hack VC、Draper Associates等參投。可以說是西方BTC Layer2的真正代表。
Mezo 使用 tBTC 作為基礎。tBTC 是一座已經誕生多年的橋樑,用於連接乙太坊和比特幣 DeFi。tBTC 允許任何擁有 BTC 或 ETH 的使用者通過使用簽名者網路創建 tBTC。與以前的解決方案不同,鎖定的比特幣沒有中心化的託管人,簽名者是隨機選擇的,並且為每個鑄造的 tBTC 選擇不同的簽名者組。簽名者提供抵押品,確保他們不能輕易拿走資金,網路通過超額抵押正常運行。
因此,tBTC 作為同等 BTC 價值的 ETH,充當了比特幣和乙太坊之間的橋樑。BTC 持有者可以將 BTC 存入智能合約並接收 tBTC。Mezo 通過 tBTC 實現 BTC Layer2 功能。雖然創新,但更像是一個「技術拼湊的怪物」。這次出資的團隊,也是tBTC背後的開發團隊,Thesis。
另外,從目前已知的資訊來看,Mezo的安全保障方式似乎是一種多重簽名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去中心化程度並不高,值得懷疑。
當然,BTC Layer2的信任問題是阻礙發展的絆腳石。雖然老話說“以孩子的長矛攻盾”,但我們不能以別人的優點來貶低對方的缺點。單看行業發展,如何做大賽道,如何樹立榜樣,是任何項目的目標。退一步說,如果BTC Layer2能夠達到ETHRollup的效果,為什麼還要擔心生態的發展,為什麼不能實現千億規模的BTC Layer2呢?
雖然近期的宏觀經濟變化給加密貨幣生態帶來了不小衝擊,也導致比特幣的市值回落至1.2萬億美元左右,但這並不能阻擋行業前進的腳步,也不會讓人們對比特幣生態的發展失去信心。儘管像 Merlin 這樣的專案似乎已經為 BTC Layer2 軌道開了個「壞頭」,但這並不能阻止人們繼續構建 BTC Layer2。
要知道,ETH Layer2的發展也是充滿困難的,甚至需要一兩次牛市來鞏固這一趨勢。但一旦技術方向和技術路徑得到確認,其上升指數就是幾何增長,BTC Layer2可能正處於這個艱難的上坡期。
從效用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更多像BEVM這樣具有“去中心化”、“原生性”和“更安全”的生態專案,我們還需要像Stacks一樣繼續建設的老玩家來貢獻新鮮血液,以及像Mezo這樣的創新專案來為賽道做出貢獻。只有當百花齊放的生態出現時,BTC Layer2才能迎來新的春天。
“悲觀主義者永遠是對的,樂觀主義者永遠在前進”,只要我們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就有可能看到比特幣生態系統的真正爆炸,而不是曇花一現。畢竟,這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比賽的魔盒已經打開。除了抱有期望之外,我們能做的就是表現出更多的耐心和毅力。
本文轉載自【Web3CN】,版權歸原作者【Web3CN】所有。如果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的其他語言翻譯由 Gate Learn 團隊完成。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剽竊翻譯的文章。
隨著 2023 年 Ordinal 協議的誕生,曾經的“數字黃金”比特幣迎來了一種新型資產——“銘文”。如果比特幣是黃金,那麼銘文類似於黃金製成的產品,具有獨特的價值。
這種在第一個區塊鏈上發行原生資產的方法迅速獲得了市場的普及。它不僅衍生了更多的資產發行協定,如BRC20、Atomical、Runes等,還催生了ORDI、SATS等著名銘文,以及許多比特幣的原生NFT。
一時間,比特幣生態再次迎來春天,吸引了大量的資金、用戶和開發者。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比特幣上的資產確實在增加,人們逐漸意識到比特幣作為Layer1的局限性。一方面,比特幣本身不支援智能合約,因此很難擴展更多依靠銘刻技術的應用場景。
另一方面,比特幣的性能和挖礦成本已成為比特幣生態系統進一步發展的重大障礙。在銘文玩法的活躍期,會迅速增加比特幣的轉帳成本,甚至開始影響比特幣的常規轉帳,更何況如果應用場景更多,這將進一步造成網路擁堵和長期高昂的挖礦費用。
自然而然地,銘文掀起的熱浪迅速蔓延到比特幣擴張的軌道上,這也開闢了另一條熱門賽道——比特幣Layer2。
一些舊的比特幣擴張計劃正在被重新審視,越來越多的新比特幣Layer2專案正在被提出。其中,以在銘文方向和比特幣鏈上銘文嵌套協定BRC420的深耕而聞名的Bitmap Tech團隊,趁著銘文熱度的機會,推出了比特幣Layer2,也就是後來著名的Merlin Chain。
Merlin Chain 於 2024 年 2 月推出,並迅速啟動了承諾活動 Merlin's Seal。質押的目標不僅包括比特幣和一些銘文,還包括BRC420的藍盒等資產,這引發了藍盒的激增。默林鏈繼承了比特幣銘文的熱度,在質押開啟后獲得了大量的TVL(數據來源: https://geniidata.com/ordinals/index/merlin)。TVL在活動上線後不到30天就突破了30億美元,達到了35億美元的峰值,成為目前熱門的比特幣生態明星專案。
4月19日,萬眾期待的梅林終於上市了。其代幣 MERL 飆升至 2 USDT 的高位,但隨後迅速回落並在接下來的幾周內繼續下跌。現在已經下跌了80%以上,接近成本價,直接讓大家大吃一驚。
在MERL上市后不久,4月25日,Merlin開啟了BTC解鎖功能。隨後,其TVL暴跌,目前已跌至13億美元左右,跌幅超過60%。此前參與質押的藍箱也從約1 BTC的峰值暴跌至不到0.05 BTC。
作為 Bitcoin Layer2 的明星專案,上市後幣價和 TVL 的雙跌,傷害了不少積极參與 Merlin 的人。這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對比特幣 Layer2 的質疑。Bitcoin Layer2 是一個真正的潛在敘事,還是只是泛炒作話題中的曇花一現?
事實上,整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就是在各種疑惑和認可之間不斷探索。對於區塊鏈擴容,比特幣並不是唯一探索的生態系統。乙太坊作為老牌級別的第二條龍,設計得比較早,也面臨著不得不擴容的困境。然而,在比特幣之後開始探索擴容解決方案的乙太坊,擁有蓬勃發展的 Layer2,表現出非常活躍的發展,一定有一些值得從中學習的東西。我們不妨通過乙太坊的 Layer2 的開發來看待比特幣 Layer2 的發展。
從一開始,乙太坊的可擴展性解決方案就借鑒了比特幣的經驗,探索了狀態通道、閃電網路和側鏈等方法。
狀態通道就像一個不斷更新的通道,由兩個實體 A 和 B 打開,他們希望在 Layer1 之外進行交易。無論雙方在通道內進行多少次交易,都不受Layer1性能或成本的影響。狀態的不斷更新是將最新的鏈下狀態上傳到乙太坊主鏈作為最終結算參考,以防止惡意行為。這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例如基於狀態通道進行探索的 Connext 網路。
但是,它僅限於頻道內的雙方,並且要求雙方保持在線並不斷更新狀態,否則存在資產損失的風險。
閃電網路是基於狀態通道的反覆運算。如果狀態通道是兩個實體之間的線路,那麼閃電網路會連接多條線路以形成一個網路。這允許 A 和 B 即使不在同一通道中,也可以通過網路連接的一系列通道進行連接。
從某種意義上說,閃電網路是狀態通道的網路版本。乙太坊借用了比特幣的閃電網路來啟動雷電網路。但是,雷電網路是一個鏈下網路,不支援智能合約。它的主要用例是轉移支付。此外,雷電網路不是區塊鏈網路,其節點容易受到中心化實體的控制,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仍然存在許多缺點。
隨後引入的側鏈技術填補了閃電網路的空白。它是一種區塊鏈形式,也可以運行智能合約,因此提供比閃電網路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大的可擴充性。
然而,側鏈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由於側鏈的獨立性,側鏈只對自己的賬本負責,只將交易結果返回給主鏈,這可能會導致側鏈上的惡意行為造成的損失。例如,側鏈節點篡改交易記錄或拒絕執行交易,可能導致錯誤結果返回主鏈,從而影響系統安全可靠。因此,側鏈存在數據可用性問題,尚未得到廣泛認可。
在這個階段,乙太坊的可擴充性解決方案基本上是按照比特幣的可擴充性解決方案的路徑實現的。然而,經過無數次嘗試,乙太坊並沒有停止探索,開始邁出更高級的一步。
2017年,Joseph Poon(閃電網路的提出者之一)和 Vitalik Buterin 提出了一個新的乙太坊 Layer2 鏈下可擴充性框架——Plasma。Plasma 參考了一些狀態通道的設計,並改進了側鏈的缺點,採用了由許多子鏈組成的默克爾樹組成的架構。與側鏈相比,Plasma 對這些 Plasma 子鏈上發生的所有交易進行哈希處理,生成一個 Merkle 根,並將其發送回主鏈,允許主鏈監督 Plasma 上的交易。這個Merkle根包含Plasma鏈上發生的所有交易的摘要資訊。主鏈可以用它來驗證這些交易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從而保證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雖然 Plasma 似乎解決了狀態通道和側鏈的一些問題,但 Plasma 仍然存在一定的數據可用性問題。此外,Plasma無法支援智能合約,其開發也遇到了瓶頸。
就在一個充滿希望的解決方案陷入困境時,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在Plasma誕生一年後悄然誕生。這個解決方案在 Layer2 中掀起了一場大爆炸,這就是 Rollup 技術。
雖然 Rollup 也使用了梅克爾樹和子鏈結構,但與 Plasma 相比,Rollup 壓縮了子鏈中的所有交易記錄並將它們發送到主鏈,而不是像 Plasma 那樣對它們進行哈希處理。主鏈上的節點可以直接訪問和驗證所有交易細節,而不僅僅是哈希摘要。這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可用性和透明度,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隨著 Optimistic Rollup 的推出,Optimism 和 Arbitrum 等基於該技術的專案相繼上線。由於OP Rollup解決了子鏈數據可用性等關鍵問題,並支援智能合約,其安全性和功能性終於得到了廣泛的認可。Optimism 和 Arbitrum 吸引了大量的開發者和專案。用戶和資金也紛紛敢於深度參與,兩人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生態圈。從那時起,乙太坊的 Layer2 終於走上了正軌並爆炸了。
Optimism 和 Arbitrum 等 Layer2 解決方案的成功吸引了更多團隊探索不同的 Layer2 解決方案。對於具有強大技術能力的團隊,他們可能會開發自己的 Layer2 解決方案。然而,一些團隊可能也想運營自己獨立的 Layer2,但缺乏必要的技術技能。Optimism 團隊首先注意到了這一需求。他們推出了一款基於Optimism的名為OP Stack 的工具,它允許任何團隊輕鬆發佈自己的 Layer2。其他開發了自己的 Layer2 解決方案的團隊也發佈了基於自己專案的 Layer2 開發工具,例如 Arbitrum 的 Arbitrum Orbit、zkSync 的 ZK Stack 和 Polygon 的 CDK。
因此,更多的 Layer2 需求被發現,導致了 Layer2 專案的盛宴。目前,L2beat上架的Layer2專案已超過50個,標誌著Layer2的發展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另一方面,在當前主流的 Rollup 解決方案中,經常存在排序器惡意行為的問題。Layer2 中的 Sequencer 主要負責按照一定的規則對 Layer2 上發生的交易進行排序,打包成塊,然後提交到主鏈進行確認。排序器通常根據一些規則來確定交易的順序,例如交易費用和時間戳,以確保區塊的有效性。
然而,由於測序器有權控制交易順序,他們可能會惡意行事,故意調整交易順序以獲得更多的MEV利潤。因此,一些團隊已經開始探索去中心化的排序器解決方案,以使 Rollup 更加安全和成熟。
縱觀乙太坊 Layer2 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乙太坊的擴張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但它正在朝著更加去中心化、數據可用和安全的方向發展。只有當更安全、更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達到一定水準時,才能獲得更多的資金和用戶認可,才能更快地發展。
從理論上講,比特幣的 Layer2 也可以參考乙太坊 Layer2 的發展來尋找自己的“鏈”。當乙太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達到市場廣泛接受的水準時,它也將享受乙太坊等專案的蓬勃發展。
那麼,目前比特幣的 Layer2 解決方案有哪些,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變化呢?讓我們借鑒乙太坊 Layer2 的發展經驗,將注意力轉回比特幣生態系統。
我們還沒有看到很多專業組織或機構大量進入當前的比特幣生態系統。這是因為安全和去中心化的水準還沒有達到這些職業玩家的滿意程度。
說到BTC Layer2的發展,閃電網路白皮書的草案早在2015年2月就已經發佈。這是最早的基於BTC的Layer2“支付協定”,這引發了後來對Layer2本身的思考。然而,眾所周知,閃電網路不支援智能合約。因此,不可能在閃電網路上開發與比特幣相關的生態應用,只能作為支付延伸路徑。
2016年,一家非常看好在 BTC 上做 L2 的公司獲得了由騰訊領投的 5500 萬美元融資。這家公司是業內知名的“Blockstream”,他們的L2產品叫做Liquid Network——通過雙向錨定技術與比特幣主鏈交互,是比較知名的BTC側鏈。然而,Liquid的比特幣跨鏈解決方案是相對中心化的,使用11個經過認證的多重簽名節點來管理比特幣。整體解決方案類似於許可聯盟鏈,而不是真正的公鏈。
另一個與Liquid Network同時出現的側鏈是RSK,它誕生得更早,並於2015年10月發佈了白皮書,但它並沒有成為一個被廣泛討論的解決方案,現在不再被提及。
同樣在 2016 年,開發人員 Giacomo Zucco 基於 Peter Todd 的理念,提出了 RGB 協定的初步概念。但直到 2019 年,Maxim Orlovsky 和 Giacomo Zucco 才成立了 LNP/BP 標準協會,以推動 RGB 向實際應用的發展。去年 4 月,他們發佈了 RGB v0.10,為比特幣和閃電網路帶來了對智慧合約的全面支援。從此,RGB完成了“落地”這一關鍵功能,近期熱身的“RGB++”應運而生。然而,RGB和RGB++在實際實現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另一個重要的參與者——Stacks。作為知名的Layer2,它聲稱真正支援智能合約,可以在比特幣上開發去中心化應用程式,自2018年推出以來,它一直是BTC Layer2領域的領先者。隨著“中本聰升級”的到來,它引起了很多關注,但最近升級的延遲已經熄滅了熱情。
最近的 BTC Layer2 解決方案是 BitVM,它是去年提出的。它的實現類似於乙太坊的Optimistic,因此受到了很多關注。然而,BitVM的智慧合約在鏈下運行,每個智慧合約不共用一個狀態。BTC的跨鏈使用傳統的哈希鎖來錨定資產,這並沒有真正實現去中心化的BTC跨鏈。
回顧過去,我們可以看到 BTC Layer2 的開發實際上比乙太坊早得多。這些嘗試不斷得到驗證,後來的人們一直在前輩的肩膀上取得進展。這導致了 2024 年的今天,BTC L2 的發展不再只是一個火花。通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幾款主流BTC Layer2解決方案的現狀和代表性專案,清晰地描繪了當前的困境(感謝網友提供圖表)。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已有不少於10個BTC Layer2專案獲得融資,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它可以稱為星軌。然而,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夠被公眾炫耀和認可的BTC L2卻寥寥無幾。他們要麼被困在技術瓶頸中,開發受阻,要麼像梅林一樣,開始高低落,被社區抱怨。也有那些不夠去中心化的人,所以大錢總是不敢上車,只是在週邊打個“掩護”。
正如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分析的那樣,ETH Layer2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為它平衡了“去中心化”和“原生性”,這使得資金願意進入Layer2生態,從而達到“綻放”的效果。目前,BTC Layer2也處於這樣的困境中,亟需打破遊戲。
最近的比特幣香港會議剛剛結束。筆者有機會當場聆聽了這些知名BTC L2的股票。一方面,我參加了會議,另一方面,我回答了自己的疑惑。我希望找到一個更去中心化、更多可用數據、更安全的 BTC Layer2 方向。兩個引起廣泛關注的新興BTC層已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首先,在活動現場,筆者與BEVM的一位小夥伴聊了聊。雖然之前看過他們獲得比特大陸融資的消息,也因為RGB研究瞭解了Taproot共識的情況,但是對於他們的團隊背景和具體情況,我並不是很清楚。
事實上,他們早在 2017 年就製作了 ChainX,這是一個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將 BTC 帶入 Polkadot 的專案,並吸引了超過 100,000 BTC 進入協定交互。但是,由於它使用11人的多重簽名方案來管理使用者的比特幣資產,因此存在一定的中心化風險。隨後,由於著名的比特幣Taproot升級,為BTC帶來了更高效、更靈活、更私密的傳輸方式,ChainX團隊看到了構建BTC L2的新方式,由此誕生了第一個基於Taproot Consensus的BEVM網路。
根據官方消息,BEVM通過Taproot共識實現了一個無需信任的BTC網路解決方案,Taproot共識由三個核心功能組成:第一,Schnorr Signature允許比特幣多重簽名位址擴展到1000個(相比ChainX的11人方案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從而實現了多重簽名位址的分散;二是MAST實現了多符號管理的編纂化,不是靠人簽,而是靠代碼驅動;最後,比特幣輕節點網路依託比特幣輕節點網路共識驅動多重簽名,實現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幣跨鏈和管理。
從邏輯上講,Taproot共識的實現方式既不像傳統的側鏈方式,也不像流行的RGB。這似乎開闢了一種新的技術實現邏輯。當然,筆者不是專業技術人員,無法從技術優缺點和代碼水平來判斷,但至少他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此外,BEVM的核心開發者在活動中還提到了BEVM-Stack,這個類似於OP Stack的概念,引起了很多討論。畢竟,如果在BTC上實現一鍵式Layer2,可能會給BTC Layer2的發展帶來新的格局。
另一個在香港被提及的專案是Mezo,該公司也在4月份完成了21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者非常引人注目,由Pantera Capital領投,Multicoin、Hack VC、Draper Associates等參投。可以說是西方BTC Layer2的真正代表。
Mezo 使用 tBTC 作為基礎。tBTC 是一座已經誕生多年的橋樑,用於連接乙太坊和比特幣 DeFi。tBTC 允許任何擁有 BTC 或 ETH 的使用者通過使用簽名者網路創建 tBTC。與以前的解決方案不同,鎖定的比特幣沒有中心化的託管人,簽名者是隨機選擇的,並且為每個鑄造的 tBTC 選擇不同的簽名者組。簽名者提供抵押品,確保他們不能輕易拿走資金,網路通過超額抵押正常運行。
因此,tBTC 作為同等 BTC 價值的 ETH,充當了比特幣和乙太坊之間的橋樑。BTC 持有者可以將 BTC 存入智能合約並接收 tBTC。Mezo 通過 tBTC 實現 BTC Layer2 功能。雖然創新,但更像是一個「技術拼湊的怪物」。這次出資的團隊,也是tBTC背後的開發團隊,Thesis。
另外,從目前已知的資訊來看,Mezo的安全保障方式似乎是一種多重簽名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去中心化程度並不高,值得懷疑。
當然,BTC Layer2的信任問題是阻礙發展的絆腳石。雖然老話說“以孩子的長矛攻盾”,但我們不能以別人的優點來貶低對方的缺點。單看行業發展,如何做大賽道,如何樹立榜樣,是任何項目的目標。退一步說,如果BTC Layer2能夠達到ETHRollup的效果,為什麼還要擔心生態的發展,為什麼不能實現千億規模的BTC Layer2呢?
雖然近期的宏觀經濟變化給加密貨幣生態帶來了不小衝擊,也導致比特幣的市值回落至1.2萬億美元左右,但這並不能阻擋行業前進的腳步,也不會讓人們對比特幣生態的發展失去信心。儘管像 Merlin 這樣的專案似乎已經為 BTC Layer2 軌道開了個「壞頭」,但這並不能阻止人們繼續構建 BTC Layer2。
要知道,ETH Layer2的發展也是充滿困難的,甚至需要一兩次牛市來鞏固這一趨勢。但一旦技術方向和技術路徑得到確認,其上升指數就是幾何增長,BTC Layer2可能正處於這個艱難的上坡期。
從效用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更多像BEVM這樣具有“去中心化”、“原生性”和“更安全”的生態專案,我們還需要像Stacks一樣繼續建設的老玩家來貢獻新鮮血液,以及像Mezo這樣的創新專案來為賽道做出貢獻。只有當百花齊放的生態出現時,BTC Layer2才能迎來新的春天。
“悲觀主義者永遠是對的,樂觀主義者永遠在前進”,只要我們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就有可能看到比特幣生態系統的真正爆炸,而不是曇花一現。畢竟,這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比賽的魔盒已經打開。除了抱有期望之外,我們能做的就是表現出更多的耐心和毅力。
本文轉載自【Web3CN】,版權歸原作者【Web3CN】所有。如果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的其他語言翻譯由 Gate Learn 團隊完成。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剽竊翻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