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非常应景的 2 条新闻,星巴克宣布了进军 web3 计划,要打造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忠诚度平台;Top 蓝筹 NFT 项目 doodles 宣布了$5400w 融资,要建设成 web3 原生的世界级娱乐品牌。一边是顶级 web2 品牌在向 web3 转型,另一边是 web3 原生品牌加速成长,我们来到了web3 品牌爆发的前夜。
这段时间也拜读了很多关于 web3 品牌的文章,但更多是在术的层面。和 web2 的朋友们交流,目前最大的困惑其实是在道的层面,为什么要做这件事?web3 品牌到底意味着什么,和 web2 品牌有什么不同?弄清楚了这几个问题,传统品牌有更全面的了解和准备,才会跨出 why 这一步,探寻做什么(what)和怎么做(how)。借用我特别喜欢的播客《文理两开花》里面”灵魂 3 问”的模式,通过本文,我尝试回答打造web3品牌灵魂 3 问-Why, What, How, 从道到术
读完本文希望你能有如下收获
我们再进一步拆为 2 个子问题:
web2 品牌的问题,跟中心化平台的问题类似。是一个不同时间尺度下品牌是否能持续和用户保持利益一致的问题
这个问题 Chris Dixon 4 年前的经典文章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里面就有精彩的阐述,我摘录在这里
当中心化平台达到 S 曲线的顶部时,他们与网络参与者的关系从正和变为零和。继续增长的最简单方法是从用户那里提取数据,并在受众和利润方面与互补品竞争。 \
对于第三方来说,这种从合作到竞争的转变感觉就像一个诱饵和转换。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优秀的企业家、开发商和投资者对在中心化平台上进行构建变得谨慎。我们现在有几十年的证据表明这样做会以失望告终。此外,用户放弃隐私和对其数据的控制,变得容易受到安全漏洞的影响。中心化平台的这些问题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
(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
基于 NFT 或者 ERC-20 Token,我们来看看消费者/社区/品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一句话总结,用户变了,需求变了,需要有能满足“主权个人”的品牌和(虚实结合)产品。web3 本质上在重建品牌和消费者关系,甚至改变了”品牌主权”的归属,给了消费者成为品牌 owner 的权利,背后的哲学和整个crypto 一致,就跟用户资产确权一样。本质上是真正的”用户第一”。
再展开一下这个”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共赢关系一定会孕育出极具竞争力的web3 原生品牌。然后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中,传统品牌会非常积极的进行 web3 转型,毕竟自己不革命,就会被别人革掉。
所以到此我们回答了一开始的问题
Q: 为什么web3 对品牌来说很重要,或者品牌web3化一定会发生?
A: 因为只有 web3 品牌,才能需要满足“主权个人”的”消费+资产+数字身份”三位一体需求。web3 品牌不只是营销方式、收入结构的变化,本质上是要满足新用户的新需求,是 mindset 的变化,从用户本原出发建设或者重构品牌。
什么样的品类适合做web3品牌?我的答案是可以社区驱动的品类都值得一试。用户参与产品定义、生产、测试和推广,产品的利润回流一部分到社区,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和品牌达到了双赢,token支撑这个过程的用户参与和利益分配。
因为是社区驱动,同时可以形成品牌,需要该品类满足以下条件
理论上来说,需要大量测款的品类都符合以上 3 个条件。再具体一些,服饰、食品(饮料)、剧作都是完美符合的品类。下面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到大量 web3 品牌创业者也选择了以上 3 个品类。
“如何打造 web3 品牌”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目前并没有所谓的”最佳实践”,目前赛道上的各个选手也都是在探索中。本节尝试用两部分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可以给读者启发和帮助。
(web2 和 web3 品牌关键区别)
我画了一张图来更清晰的描述 web3 和 web2 品牌的2 个关键区别,也是 2 个双赢策略
上面是 web3 品牌打造 mindset 上的变化,下面我们在来比较下 web2 和 web3 品牌方需要核心打造的技能树有何不同。可以清晰的看出,从种类上还是那些事,但和 web2 所有事情都由品牌内部控制不同,web3 品牌所有运营的基础都是社区,如何把所有的工作和”社区运营”结合起来,这是web3 品牌方实际工作中的最大挑战。简而言之,建立 web3 品牌本质上是在打造社区。
(web2 和 web3 技能树区别)
Taika 是一个咖啡初创品牌,现在要推出一个新的子品牌和品类——马黛茶,这一次他们没有选择完全由自己来打造,而是和FWB(Friends with Benifits) 合作孵化。
合作方式:
目前产品正在喝完了投票哪一款上市的阶段。我们来总结一下,由 FWB 社区驱动这个新品牌的好处有哪些
另外有朋友问,很多饮料品牌(比如元气森林)也会有大量的口味和包装的 ab 测试,甚至也有大量内部员工测试,FWB x Taika 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BTW, 在建立了和 Taika 的合作样板后,FWB 已经确定了接下来和轩尼诗和锐步合作,成功从初创公司拓展到国际一二线品牌。
以上案例感谢 Chao 在 web101 的分享。
虽然公众对于 BAYC(无聊猿) 的第一印象都是明星换头像,但实际上它带来了一个影响整个 NFT 生态的创新——IP 商业授权
基于此,大量的 BAYC 持有者基于 BAYC IP 开发了近 80 个衍生品牌,包含时尚品牌、音乐、潮玩、食品、饮料、滑板、篮球、俱乐部、播客、游戏等。一方面 BAYC IP 和社区帮助这些衍生品牌做了冷启动,另一方面这些衍生品牌也增强了原 IP 的效用以及扩展了生态,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最后形成原品牌和衍生品双赢的局面。
Forj CEO Harry Liu撰写的《Yuga Labs 的 IP 帝国: 近 80 个品牌、创作者、项目与艺术家》一文对这 80 个 IP 做了介绍非常全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阅读,此处不再赘述。
先引用之前写的一篇关于CC0的文章里面的一段快速了解下CC0
CC0是Creative Commons Zero版权协议的简称。采用该协议即代表作者宣布放弃该创作的一切版权,该创作进入公有领域,成为人类共同的知识财产。
用大白话讲,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对 CC0 创作进行使用,包括商用和二次创作
据不完全统计,mfers 衍生NFT超过 50 个, 线下使用 mfers 的咖啡馆更是不计其数,相比头牌 BAYC 从数量上来讲毫不逊色,虽然价格只有 BAYC 的 1/50 不到。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些衍生品牌为何选择基于 mfers 呢?
我自己总结下来 2 个原因
(上海 OFFF 咖啡馆,图来源于即刻官方账号)
前面几个例子都是关于实体消费品,最后我们再介绍一个文化创意品类——动画剧集,The Real Metaverse
The Real Metaverse 是由母公司 @InvisibleUniv 打造的一部共创动画剧集。如何共创呢?如果你持有他们的 Producer Pass NFT
是不是很有趣?动画剧集很适合社区共创,相比小说,本身持有者就对 PFP 有情感投入,如果能出现在屏幕情节里,会极大调动持有者的参与积极性,为剧集贡献内容并且做推广。同时这件事也是双赢的,通过社区参与,动画剧集本身获得了更多注意力和商业价值,带动对应的 Producer Pass NFT 增值;同时持有者的 PFP 也通过曝光增值,想象一下,你的 PFP 成为一个 movie star!
这一切都离不开社区的参与和贡献。所以一开始,The Real Metaverse 就和以上 5 个社区合作打造自己的社区进行冷启动。这个项目今天即将 mint,拭目以待~
引入合适的社区成员,以及定义好正确的OKR和北极星指标。
因为社区对 web3 品牌如此重要,而一开始的社区成员又会对共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在社区成立之初非常严格的进行成员筛选,以及设定合理的 NFT 发行价格。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大多数 NFT 发售带来都是“交易者”,注重短期利益;但品牌希望的用户是长期带来价值的“创造者”和“消费者”。但用户来了总不能不管吧,这个gap会让品牌方的精力放在错误的地方,反而耽误品牌的建设和目标用户获取,甚至被绑架和反噬。
作为品牌方,需要定义好正确的OKR和北极星指标,避免被虚荣指标例如交易量牵着鼻子走。这些都是打造品牌、产品甚至公司的基本功。从品牌方关注的指标,也可以看出其实力如何。举个例子,Yuga Labs 的创始人最看重的指标是 NFT 的持有人数,以及社区的活跃人数。他不希望 NFT 被持有者囤积获利,而是可以吸引更多的社区成员,所以创始团队每人只持有一个 BAYC。
一句话总结,做长期有价值的事,设定和管理好短期预期。
会员卡转为 NFT 有如下好处, 包括 3 个用户侧和 1 个品牌侧好处
所以,会员卡转为 NFT,既对用户有好处,也对品牌有好处,为什么不转呢?
一开始建议轻量级尝试,了解用户反馈为主,不要一上来就发项目。李宁买了BAYC就是挺好的尝试,还有大量的 CC0 项目可以使用例如 mfers 和黑猫。
文章开头已经分析过,品牌转 web3 本质是满足新用户的新需求,重建品牌和用户关系,需要有整体全盘的方案,没想清楚建议不要动。不要把发 NFT项目当做一场低成本的营销,一旦建立了社区,就需要长久持续的运营,否则社区随时可能 fud 品牌,得不偿失。
另外传统品牌进入 web3 也需要品牌心智(mindset)和组织能力升级,参考本文第三部分。
不知不觉又把一个源于和朋友的讨论写成了一篇长文。正如开头所说,目前有大量品牌希望进入 web3 但都不得其法,其中大多数将发 NFT 视为一次营销行为。但正如本文所述,品牌转 web3 本质是满足新用户的新需求,重建品牌和用户关系,机会空间很大,但也需要有整体全盘的方案。希望在读完本文后,心里的答案可以更清晰一些。
同时,作为一名 web3 冲浪者,我也非常欢迎 web2 品牌们进入 web3, 一起把 NFT 生态做大。一方面 PFP 之外需要有更多的叙事和 utility,正是经验丰富的 web2 老手们可以发挥的战场;另一方面传统品牌的 web3 化,也是一个引入 web3 新用户的过程。在那条Nike已产生超过1.85亿美元的收入的新闻里,引用的 Dune Analytics 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这些品牌 NFT 的 mint 用户里,平均 40% 都是第一次 mint,可以认为是 NFT 新用户。NFT 1 亿用户体量的达成,少不了源源不断的 web2 品牌加入帮助。WAGMI!
这两天非常应景的 2 条新闻,星巴克宣布了进军 web3 计划,要打造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忠诚度平台;Top 蓝筹 NFT 项目 doodles 宣布了$5400w 融资,要建设成 web3 原生的世界级娱乐品牌。一边是顶级 web2 品牌在向 web3 转型,另一边是 web3 原生品牌加速成长,我们来到了web3 品牌爆发的前夜。
这段时间也拜读了很多关于 web3 品牌的文章,但更多是在术的层面。和 web2 的朋友们交流,目前最大的困惑其实是在道的层面,为什么要做这件事?web3 品牌到底意味着什么,和 web2 品牌有什么不同?弄清楚了这几个问题,传统品牌有更全面的了解和准备,才会跨出 why 这一步,探寻做什么(what)和怎么做(how)。借用我特别喜欢的播客《文理两开花》里面”灵魂 3 问”的模式,通过本文,我尝试回答打造web3品牌灵魂 3 问-Why, What, How, 从道到术
读完本文希望你能有如下收获
我们再进一步拆为 2 个子问题:
web2 品牌的问题,跟中心化平台的问题类似。是一个不同时间尺度下品牌是否能持续和用户保持利益一致的问题
这个问题 Chris Dixon 4 年前的经典文章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里面就有精彩的阐述,我摘录在这里
当中心化平台达到 S 曲线的顶部时,他们与网络参与者的关系从正和变为零和。继续增长的最简单方法是从用户那里提取数据,并在受众和利润方面与互补品竞争。 \
对于第三方来说,这种从合作到竞争的转变感觉就像一个诱饵和转换。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优秀的企业家、开发商和投资者对在中心化平台上进行构建变得谨慎。我们现在有几十年的证据表明这样做会以失望告终。此外,用户放弃隐私和对其数据的控制,变得容易受到安全漏洞的影响。中心化平台的这些问题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
(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
基于 NFT 或者 ERC-20 Token,我们来看看消费者/社区/品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一句话总结,用户变了,需求变了,需要有能满足“主权个人”的品牌和(虚实结合)产品。web3 本质上在重建品牌和消费者关系,甚至改变了”品牌主权”的归属,给了消费者成为品牌 owner 的权利,背后的哲学和整个crypto 一致,就跟用户资产确权一样。本质上是真正的”用户第一”。
再展开一下这个”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共赢关系一定会孕育出极具竞争力的web3 原生品牌。然后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中,传统品牌会非常积极的进行 web3 转型,毕竟自己不革命,就会被别人革掉。
所以到此我们回答了一开始的问题
Q: 为什么web3 对品牌来说很重要,或者品牌web3化一定会发生?
A: 因为只有 web3 品牌,才能需要满足“主权个人”的”消费+资产+数字身份”三位一体需求。web3 品牌不只是营销方式、收入结构的变化,本质上是要满足新用户的新需求,是 mindset 的变化,从用户本原出发建设或者重构品牌。
什么样的品类适合做web3品牌?我的答案是可以社区驱动的品类都值得一试。用户参与产品定义、生产、测试和推广,产品的利润回流一部分到社区,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和品牌达到了双赢,token支撑这个过程的用户参与和利益分配。
因为是社区驱动,同时可以形成品牌,需要该品类满足以下条件
理论上来说,需要大量测款的品类都符合以上 3 个条件。再具体一些,服饰、食品(饮料)、剧作都是完美符合的品类。下面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到大量 web3 品牌创业者也选择了以上 3 个品类。
“如何打造 web3 品牌”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目前并没有所谓的”最佳实践”,目前赛道上的各个选手也都是在探索中。本节尝试用两部分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可以给读者启发和帮助。
(web2 和 web3 品牌关键区别)
我画了一张图来更清晰的描述 web3 和 web2 品牌的2 个关键区别,也是 2 个双赢策略
上面是 web3 品牌打造 mindset 上的变化,下面我们在来比较下 web2 和 web3 品牌方需要核心打造的技能树有何不同。可以清晰的看出,从种类上还是那些事,但和 web2 所有事情都由品牌内部控制不同,web3 品牌所有运营的基础都是社区,如何把所有的工作和”社区运营”结合起来,这是web3 品牌方实际工作中的最大挑战。简而言之,建立 web3 品牌本质上是在打造社区。
(web2 和 web3 技能树区别)
Taika 是一个咖啡初创品牌,现在要推出一个新的子品牌和品类——马黛茶,这一次他们没有选择完全由自己来打造,而是和FWB(Friends with Benifits) 合作孵化。
合作方式:
目前产品正在喝完了投票哪一款上市的阶段。我们来总结一下,由 FWB 社区驱动这个新品牌的好处有哪些
另外有朋友问,很多饮料品牌(比如元气森林)也会有大量的口味和包装的 ab 测试,甚至也有大量内部员工测试,FWB x Taika 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BTW, 在建立了和 Taika 的合作样板后,FWB 已经确定了接下来和轩尼诗和锐步合作,成功从初创公司拓展到国际一二线品牌。
以上案例感谢 Chao 在 web101 的分享。
虽然公众对于 BAYC(无聊猿) 的第一印象都是明星换头像,但实际上它带来了一个影响整个 NFT 生态的创新——IP 商业授权
基于此,大量的 BAYC 持有者基于 BAYC IP 开发了近 80 个衍生品牌,包含时尚品牌、音乐、潮玩、食品、饮料、滑板、篮球、俱乐部、播客、游戏等。一方面 BAYC IP 和社区帮助这些衍生品牌做了冷启动,另一方面这些衍生品牌也增强了原 IP 的效用以及扩展了生态,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最后形成原品牌和衍生品双赢的局面。
Forj CEO Harry Liu撰写的《Yuga Labs 的 IP 帝国: 近 80 个品牌、创作者、项目与艺术家》一文对这 80 个 IP 做了介绍非常全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阅读,此处不再赘述。
先引用之前写的一篇关于CC0的文章里面的一段快速了解下CC0
CC0是Creative Commons Zero版权协议的简称。采用该协议即代表作者宣布放弃该创作的一切版权,该创作进入公有领域,成为人类共同的知识财产。
用大白话讲,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对 CC0 创作进行使用,包括商用和二次创作
据不完全统计,mfers 衍生NFT超过 50 个, 线下使用 mfers 的咖啡馆更是不计其数,相比头牌 BAYC 从数量上来讲毫不逊色,虽然价格只有 BAYC 的 1/50 不到。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些衍生品牌为何选择基于 mfers 呢?
我自己总结下来 2 个原因
(上海 OFFF 咖啡馆,图来源于即刻官方账号)
前面几个例子都是关于实体消费品,最后我们再介绍一个文化创意品类——动画剧集,The Real Metaverse
The Real Metaverse 是由母公司 @InvisibleUniv 打造的一部共创动画剧集。如何共创呢?如果你持有他们的 Producer Pass NFT
是不是很有趣?动画剧集很适合社区共创,相比小说,本身持有者就对 PFP 有情感投入,如果能出现在屏幕情节里,会极大调动持有者的参与积极性,为剧集贡献内容并且做推广。同时这件事也是双赢的,通过社区参与,动画剧集本身获得了更多注意力和商业价值,带动对应的 Producer Pass NFT 增值;同时持有者的 PFP 也通过曝光增值,想象一下,你的 PFP 成为一个 movie star!
这一切都离不开社区的参与和贡献。所以一开始,The Real Metaverse 就和以上 5 个社区合作打造自己的社区进行冷启动。这个项目今天即将 mint,拭目以待~
引入合适的社区成员,以及定义好正确的OKR和北极星指标。
因为社区对 web3 品牌如此重要,而一开始的社区成员又会对共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在社区成立之初非常严格的进行成员筛选,以及设定合理的 NFT 发行价格。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大多数 NFT 发售带来都是“交易者”,注重短期利益;但品牌希望的用户是长期带来价值的“创造者”和“消费者”。但用户来了总不能不管吧,这个gap会让品牌方的精力放在错误的地方,反而耽误品牌的建设和目标用户获取,甚至被绑架和反噬。
作为品牌方,需要定义好正确的OKR和北极星指标,避免被虚荣指标例如交易量牵着鼻子走。这些都是打造品牌、产品甚至公司的基本功。从品牌方关注的指标,也可以看出其实力如何。举个例子,Yuga Labs 的创始人最看重的指标是 NFT 的持有人数,以及社区的活跃人数。他不希望 NFT 被持有者囤积获利,而是可以吸引更多的社区成员,所以创始团队每人只持有一个 BAYC。
一句话总结,做长期有价值的事,设定和管理好短期预期。
会员卡转为 NFT 有如下好处, 包括 3 个用户侧和 1 个品牌侧好处
所以,会员卡转为 NFT,既对用户有好处,也对品牌有好处,为什么不转呢?
一开始建议轻量级尝试,了解用户反馈为主,不要一上来就发项目。李宁买了BAYC就是挺好的尝试,还有大量的 CC0 项目可以使用例如 mfers 和黑猫。
文章开头已经分析过,品牌转 web3 本质是满足新用户的新需求,重建品牌和用户关系,需要有整体全盘的方案,没想清楚建议不要动。不要把发 NFT项目当做一场低成本的营销,一旦建立了社区,就需要长久持续的运营,否则社区随时可能 fud 品牌,得不偿失。
另外传统品牌进入 web3 也需要品牌心智(mindset)和组织能力升级,参考本文第三部分。
不知不觉又把一个源于和朋友的讨论写成了一篇长文。正如开头所说,目前有大量品牌希望进入 web3 但都不得其法,其中大多数将发 NFT 视为一次营销行为。但正如本文所述,品牌转 web3 本质是满足新用户的新需求,重建品牌和用户关系,机会空间很大,但也需要有整体全盘的方案。希望在读完本文后,心里的答案可以更清晰一些。
同时,作为一名 web3 冲浪者,我也非常欢迎 web2 品牌们进入 web3, 一起把 NFT 生态做大。一方面 PFP 之外需要有更多的叙事和 utility,正是经验丰富的 web2 老手们可以发挥的战场;另一方面传统品牌的 web3 化,也是一个引入 web3 新用户的过程。在那条Nike已产生超过1.85亿美元的收入的新闻里,引用的 Dune Analytics 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这些品牌 NFT 的 mint 用户里,平均 40% 都是第一次 mint,可以认为是 NFT 新用户。NFT 1 亿用户体量的达成,少不了源源不断的 web2 品牌加入帮助。WAGMI!